辽宁鞍山:“千门万店”传递“钢都温度”
辽宁鞍山,共和国钢都,曾培养出“两代雷锋”的荣光之城。这座以钢铁为骨的城市,双拥工作历史悠久,连续8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鞍山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一场场“双向奔赴”的多元化拥军实践,将钢都的拥军热情不断淬炼升温。
高站位、多举措,倾力解决官兵急难愁盼
近年来,鞍山市委、市政府持续在解决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整合运用优质资源,助力部队强军备战、助力优抚政策落实、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助力退役军人安置,真正实现“入伍有光荣感、服役有优越感、退役有幸福感”。
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机制。先后投入资金支持驻鞍部队营区建设、老旧营房改造,为部队解决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问题,减免供暖配套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费用,极大改善了官兵工作生活和战备训练条件。扎实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情系边海防”“城舰共建”等活动,帮助鞍山籍官兵家属追回拖欠工资,协调军人及家属就医问题,捐赠“舰艇钢”模块和具有鞍山特色的书画作品,丰富边海防官兵文化生活,全力解除官兵后顾之忧,保证一线官兵安心边关守护国门。
积极推行“阳光安置”。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100%安置到省直国企和事业单位,对转业军官100%安置到政府机关,为退役大学生士兵100%提供市直事业单位及国企岗位,实现安置对象、接收单位和部队“三满意”。聚焦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军人子女就学优待全面落实,解决子女入学入托、调动转学515人,为70余名中考学生办理加分,安置部分军嫂到公务员或企业事业单位岗位工作,随军家属在随调安置、就业扶持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都得到有力保障。
聚合力、优服务,创新搭建社会化拥军服务平台
鞍山创新性地筹划建设了“协会+基金+队伍”的工作模式,为全市双拥工作注入多元化力量,吸引各企业事业单位和爱国拥军人士参与到拥军优属工作中来。
建设“协会+基金+队伍”多元化社会化拥军服务平台,涵盖就业创业、优待优惠、帮扶救助、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等领域,紧紧围绕驻鞍部队实际需求,开展“送文化、送政策、送健康、送温暖、送法律”等丰富多样的拥军活动,全面拓宽社会化拥军渠道,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军地互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拥军模式。
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近年来开展招聘活动15次,接待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咨询2000余人次,捐赠慰问品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及伤残军人17人,组织开展慰问演出10场,志愿服务覆盖72个社区,服务人数达2700余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
2021年,鞍山市创建了鞍山拥军网、“拥军号”快手直播平台、“鞍山惠军”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筹建“拥军联盟”,吸纳近200家爱国拥军企业签订服务协议,推出270多项拥军优惠政策,形成“千门万店齐拥军”的浓厚氛围,逐步建立覆盖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优待服务体系。
在重大节日联合拥军企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累计出资100余万元慰问驻鞍部队,帮扶200多个困难退役军人家庭。自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以来,鞍山市创新探索建立了“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形成与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与现行抚恤优待政策相配套、与个人实际困难程度相关联的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工作新机制,累计帮扶近4000名低保家庭退役军人、300余名特殊困难退役军人。
敢担当、勇作为,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驻地部队官兵把鞍山当作第二故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驻地百姓为己任,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鞍山军分区定点帮扶岫岩满族自治县1个贫困村,投入资金改善属地学校办学条件和乡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帮助村部修缮和建设8个文化广场。驻鞍空军某部划拨200余亩土地对鞍山民航区进行改扩建,并积极协助支持飞行管理,每年协同指挥民航班机起降近3000架次。驻鞍陆军某部援建海城市南台镇粮窝村卫生所,帮助村民改善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开展“百名旅团职干部资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连续14年向海城高中捐赠助学奖励基金,受资助的学生已有300余人考入重点院校、93人光荣参军。
近年来,驻鞍部队累计出动官兵和民兵上万人次,完成森林防火、抗击暴雪、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20余次。特别是在2021年鞍山“11.8”特大雪灾中,驻鞍部队组织官兵2000余人第一时间开赴各受灾城区清除积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驻鞍部队官兵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驻地群众,赢得了全市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