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传承抗战精神 谱写双拥新篇

80年前,烽火连天,无数英雄儿女浴血奋战,为民族赢得了独立与解放;80年后的今天,在这片曾被热血浸染的土地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以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讲好双拥故事。

8月26日至2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玉林市组织开展老兵进军营、文化进军营暨双拥文化采风活动,走进多个红色阵地,共绘双拥新画卷。

老兵进军营,岁月传承军人魂

8月26日上午,伴随着活动授旗仪式上旗帜的郑重交接,玉林市老兵进军营、文化进军营暨双拥文化采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18名抗美援朝功臣、参战一等功臣、优秀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优秀军创企业家等英模代表身着朴素衣衫、怀揣炽热初心走进军营,在熟悉的军号与军绿色间,重温那段烽火淬炼、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活动首站,老兵来到玉林军分区军史馆。馆内陈列的每一张泛黄的历史照片、每一件承载着烽火记忆的实物,都如同打开时光隧道的钥匙,静静诉说着人民军队从诞生之初的艰难求索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老兵缓缓驻足于展板前,浑浊的眼眸中渐渐泛起光亮,满是感慨与怀念——他们时而俯身细看文物细节,时而与身旁战友轻声交流,那些沉睡在记忆深处的军旅往事、并肩作战的热血瞬间,在展馆的光影里被一一唤醒。面对围拢过来的官兵,老兵们打开话匣子,将自己的成长经历、战场见闻与难忘故事娓娓道来。官兵挺直腰板认真聆听,眼神里满是崇敬,在前辈的讲述中汲取攻坚克难的智慧与矢志报国的力量。

人群中,坐着轮椅的101岁抗美援朝功臣庞一文格外引人注目。他成为玉东新区实验小学18名学生心中最耀眼的“明星”。在军分区大院的暖阳下,孩子们围在老功臣身边,专注地听他讲述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故事,不知不觉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带队老师望着这温馨又庄重的一幕,动情地说:“今天带孩子们来参加这场活动,不仅让他们近距离触摸了历史,更在心里种下了尊崇英雄的种子,真是大有收获!”

随后,老兵移步至武警玉林支队机动中队。训练场上,战士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喊着铿锵嘹亮的口号,挺拔的身姿、昂扬的斗志尽显新时代军人的蓬勃朝气,让在场老兵们倍感振奋。在100米障碍赛跑环节,战士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敏捷地跃过矮墙、翻越高板、通过独木桥,动作干脆利落,赢得老兵与工作人员的阵阵掌声。战士们还展示了无人机投弹演练、无人机空中掩护等现代化训练科目,精准的操控、默契的配合,生动展现出新时代军营的科技赋能与实战化作战风貌。

走进战士宿舍,叠得方方正正的“豆腐块”被子、摆放整齐的生活用品,瞬间勾起了老兵们的青春记忆;武器展示区里,各式新式装备更是让他们眼前一亮。在战士们的耐心指导下,老兵们激动地端起新式武器,小心翼翼地摸索操作,仿佛又回到了自己手握钢枪、守卫家国的年轻时代。70岁的一等功臣龙旭堂更是一时兴起,在训练场上现场演示起匍匐前进、冲锋刺杀的标准战姿,动作虽不如当年迅猛,却依旧透着军人的刚毅与果敢,引得现场喝彩声此起彼伏。

文艺工作者以热烈奔放的舞蹈传递赤诚心意,用昂扬嘹亮的歌声回溯军人峥嵘岁月;几位书法家亦满怀激情,凝神挥毫,笔走龙蛇间,“保家卫国”的铿锵誓言、“铁血丹心”的无畏气魄,以及“让光荣之家增辉,让奉献之人暖心”的温情期许跃然纸上,一幅幅书法作品笔墨含情、力透纸背,将浓厚的家国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

采风石窝镇,探源基层爱国拥军“活教材”

26日下午,由30多名作家、画家、摄影家和新闻记者组成的玉林市双拥文化采风团来到北流市石窝镇。这里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开展桂东南地下工作的革命老区。

浸润着深厚“拥军基因”的石窝镇,近年来在基层爱国拥军实践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石窝经验”。采风团首站走进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在镇党委书记覃丹的细致讲解下,系统了解当地军人优抚政策的落地实效、爱国拥军企业家的担当事迹、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公益行动,以及军民携手抗敌的峥嵘往事——这些鲜活素材,为采风团挖掘基层特色拥军题材、创作出有温度的故事筑牢了根基。

循着拥军足迹,采风团来到上珍村。在这里,创新推行的拥军优属网格化服务模式深入人心,无论是村委办公室里的服务台账、田间地头的帮扶身影,还是风雨桥畔的拥军标语,都展现出浓厚的军民情谊。走进河浪村合水忠孝小村,林芝培将军旧居与家庭国防教育点静静矗立,斑驳的物件与详实的史料,无声诉说着军人家庭代代相传的初心与担当。在板盆坡,由军人家庭与村民共同筹资修建的农村公寓拔地而起,不仅展现着乡村振兴的崭新面貌,更见证着军民互助共建的深厚情谊。

最后,采风团来到甘村琉球地下交通站革命旧址。站在当年的秘密联络点,触摸着历经岁月洗礼的土墙,大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地下革命者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与敌人周旋的英勇场景,对“保家卫国”的初心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从政策落地到文化浸润,从历史传承到发展实践,石窝镇将双拥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紧密融合,这份满含红色底蕴的“基层答卷”,让采风团成员心中满载灵感与感动。

借文艺之翼,展军民鱼水新貌

8月27日上午,采风团与石窝镇文化宣传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本次采风活动的核心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深挖双拥内涵、创作出兼具思想性与感染力的优质作品,为双拥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研讨会现场,一段记录九三阅兵集训动员场面的短视频率先点燃氛围。屏幕上激昂的呐喊、挺拔的身姿,让在场人员深切感受到军人的热血担当,也为后续的创作交流奠定了热烈而庄重的基调。会上,玉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提出明确要求:要聚焦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创新实践,系统总结石窝镇在拥军优属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以文字为媒、以镜头为眼,精准记录红色历史的传承脉络与时代发展的鲜活印记,持续擦亮玉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让双拥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为了让创作方向更清晰、内容更聚焦,采风团细化组建了五大专项小组——理论提升组、纪实报道组、文学创作组、书画摄影组、历史纵深组。各组围绕创作思路展开深入研讨,成员结合前期走访见闻,分享亲身体会:有人谈及老兵讲述的峥嵘岁月,有人感慨石窝镇拥军氛围的浓厚,更有人明确了“以小故事折射大情怀”的创作方向,逐一阐述个人创作计划,现场思想碰撞不断,灵感火花四溅。

研讨会落幕不代表创作停步。随后,五大小组进一步拆分为多个采访小队,深入石窝镇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退役老兵、村“两委”工作人员及拥军企业家展开面对面交流。大家围坐畅谈,听老兵回忆军旅生涯,听工作人员讲述拥军举措,听企业家分享拥军故事,手中的笔记本、录音笔、相机不停运作,只为捕捉最真实的细节、收集最鲜活的素材,为后续创作积累丰富“弹药”。

“石窝镇军民同心奋斗、互帮互助,一步步把日子过得富裕又红火,这种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真的让我深受触动。”来自玉东小学的教师梁群感慨道。她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自己真切看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未来将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把这些温暖故事写出来、传下去,让崇军尚武的良好民风在玉林大地代代相传。龙田村党支部书记黄杨椿的话更是印证了这份传承:“在我们石窝镇,适龄青年都把当兵入伍当作光荣事,每年征兵工作都顺利推进。这种爱国拥军的传统,就像种子一样在玉林扎根,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作为曾4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9次被命名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的城市,玉林的双拥底蕴早已融入城市血脉。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双拥之花始终在精心浇灌下蓬勃生长。相信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滋养与新时代创作力量的赋能下,玉林的双拥故事将被讲述得更加动人,双拥之花也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姿。(文/潘静新、黄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