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坊子区:多维赋能推动双拥工作迸发新活力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将双拥工作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国防军队建设的突出位置,将其作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关键抓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改革举措、强化社会参与等一系列务实行动,精心打造出“有温度、有效率、有活力”的双拥工作新格局,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注入了强劲动能。
聚焦谋篇布局,擘画双拥新蓝图
坊子区坚持“一盘棋”思想,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国防教育、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军地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军会,对接梳理解决军地需求、退役军人安置、优抚政策落实等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双拥工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驻坊部队支持坊子区经济建设,定点帮扶省定贫困村岔子官庄村,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爱民助民活动,结合春节、“七一”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和理论宣讲服务,把党的温暖、部队的爱心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支持地方国防教育工作,主动承担坊子驻地学校2000余名学生的军训任务。
针对部队及军人家庭的实际需求,坊子区创新开展“靶向拥军”活动。首先,瞄准部队需求解决问题。积极协调帮助部队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投资125万元迁移供水管线,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发展。其次,重点在军人安置、家属就业、子女教育上下功夫。为军人子女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保障,近年来累计协调解决30余名现役军人子女入学问题。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题,政府每年拿出事业编名额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连续多年举办军地青年联谊活动,帮助未婚官兵和驻地未婚青年解决婚恋问题。坊子区结合区域特色,推出高效办成退役报到“一件事”套餐式服务,实现退役军人返乡报到“一窗办理、一次性办好”。由政府安排工作的转业军人全部安置到公务员、事业编和国有企业岗位。
聚焦社会化拥军,培育双拥新动能
社会化拥军是双拥工作的重要支撑,坊子区打破“政府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平台搭建、典型带动,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拥军优属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参与、全方位齐拥军”的生动局面。坊子区从机制创新入手,将区荣军联盟单位、区爱国拥军促进会成员单位、坊子“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进行整合,搭建起全面、深入、高效的社会力量参与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多方资源,一端连接退役军人、军属的就业、生活、帮扶等实际需求,另一端对接企业的岗位供给、公益资源及社会机构的专业服务,形成了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匹配机制。
坊子区还鼓励企业参与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创业扶持,对吸纳退役军人就业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给予订单支持、贴息贷款等实际帮助;逐步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培训、场地支持、资金对接等服务,带动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
聚焦宣传引导,激发双拥新活力
宣传引导是凝聚双拥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手段。坊子区坚持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多元化宣传载体,讲好双拥故事,传播拥军正能量,让“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在线下宣传方面,坊子区打造了“荣军路”、双拥主题公园、“八一”广场等特色阵地,充分利用德国、日本掠夺坊子煤矿资源时遗留的100多座德日式建筑群,通过红色纪念馆、宣传栏、雕塑、文化墙、“我是一个兵”文化路演等形式,展示双拥历史和军人风采,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年均接待参观学习群众5万余人次,让“军爱民、民拥军”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兵支书”选树活动,选树宣传退役军人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带动群众,形成“关心国防、关爱部队、崇尚军人”的良好风尚,先后涌现出主动施救受伤母子的王树华、勇于救治危急群众的孙玉泉、秒变消防员扑灭失火车辆的李海波和冰水中施救落水母子的张世浩等一批优秀退役军人见义勇为典型;组织红色观影活动,2000名青少年及家长免费观影,通过观看《我和我的祖国》《志愿军:雄兵出击》《长津湖》等红色影片,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感;举办“爱我国防·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系列国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国防主题演讲、英雄事迹宣讲、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军械实操等多元形式,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教育各环节,激励广大青少年争当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国防事业接班人。
在线上传播方面,坊子区充分利用政务新媒体平台,开设“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专栏,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推送双拥政策解读、退役军人创业故事、军地共建成果等内容,引发广泛关注和积极互动,有效扩大了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聚焦志愿服务,焕发双拥新气象
志愿服务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延伸。坊子区以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的“五为”志愿服务为抓手,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会治理,让“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军人本色在服务群众中闪光。
聚焦为老服务,以孤老优抚对象为重点,创新开展“爱与陪伴”志愿服务活动,让红色记忆与青春活力同频共振,切实提升老兵幸福感。深耕为小服务,推进助学帮扶与安全守护,以暖心举措筑牢军民连心桥。针对困难退役军人,创新“1+N”帮扶机制,全面摸排辖区困难退役军人情况,每名困难退役军人除由一名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联系外,还配备爱国拥军促进会企业帮扶,3年来累计募集物资30余万元,走访慰问300余名困难退役军人,切实解决其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志愿者专业特长,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提供法律援助与心理疏导,累计挽回损失近300万元。立足社会公共需求,激活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能量,1700余名“山东老兵”投身物业管理、环境保护、治安维护,服务超2万人次;依托辖区内凤和医院、凤和馨悦康养中心、宏垣口腔等军创医院、门诊,为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专属医疗项目等志愿服务,累计受益300余人次,形成“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彰显军地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聚焦权益维护,构建依法维权新体系
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是双拥工作的底线要求,也是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坊子区坚持“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构建起“预防在先、调解在前、多元化解、司法保障”的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体系,让退役军人维权有渠道、诉求有回应。
在源头预防上,坊子区通过开展“走基层、摸实情,走流程、察过程,走进门、解诉求”三走访活动,建立退役军人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对退役军人就业状况、生活困难、诉求愿望等进行定期摸排,提前介入化解潜在矛盾。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法律政策宣讲会”“线上答疑”等形式,让退役军人明晰自身权益,引导其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在矛盾化解方面,坊子区建立了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室,街道设立了退役军人法律志愿服务援助站,社区设置“睦邻会客厅”,形成了三级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把问题解决在小、解决在早。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还开通了“老兵讲诉求”和“烈属寻亲”热线,得到广大退役军人及军属的热烈拥护和一致好评。
坊子区正以“多维赋能”的创新实践,将良好的双拥共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这让更多的社会组织、企业、工商户竞相参与,汇聚成推动坊子区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