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建军九十八载荣光闪耀 双拥品牌绽放时代新辉

军旗猎猎映初心,鱼水情深共奋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到来之际,天津市滨海新区处处涌动着双拥热潮——走访慰问暖军营、军民联欢聚真情、呵护军娃润童心、健康关爱送上门……连日来,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将滨海新区“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推向新的高潮。

近年来,滨海新区始终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高标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牵引,不断拓展工作新领域、探索服务新模式,精心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双拥工作品牌。

厚植尊崇沃土 让“双拥之花”遍开基层

以项目化推动拥军工作走深走实,是滨海新区双拥工作的鲜明特色。滨海新区坚持将拥军活动项目化,精心打造理论学习教育进军营、书香进军营、法律进军营、文艺进军营、医疗进军营等一系列特色品牌,让拥军优属从抽象的理念变为具体的行动。

为让双拥工作真正扎根基层、融入日常,滨海新区着力延伸拥军触角,通过组织“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推荐宣传活动,生动展现新时代军人家庭的动人风采,大力宣传军嫂支持国防建设的奉献精神,让“尊崇”二字走进千家万户。

在丰富广大军民双拥文化生活方面,滨海新区依托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烈士陵园等红色阵地,以及部队军史馆、荣誉室等场所,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让军民在重温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各街镇与驻区部队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文体竞赛进军营等活动,让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氛围愈发浓厚。

在组织体系建设上,滨海新区围绕“全区覆盖、全员参与”目标,构建三级双拥工作联络网,依托472个社区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将双拥工作延伸到最基层;建设25个乡镇级“退役军人之家”“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433个村居“退役军人之家”,切实打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最后一百米”。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点,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及各开发区、街镇都会对困难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庭开展慰问,组织军民联欢、听老兵讲故事、走进军营等共建活动,让温暖直达心坎。

为讲好新时代双拥故事,滨海新区持续强化宣传引领,通过“滨海双拥”微信公众号、“滨海双拥”电视专题栏目发挥双拥宣传主阵地作用,增设道旗、宣传牌、电子屏配置,制作大型双拥标牌多处,不断扩大滨海新区双拥品牌影响力。

精准服务护航 为优抚对象解忧纾困

提升优待服务保障水平,是滨海新区双拥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市率先启动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制发工作的区域,滨海新区探索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工作思路、技术路径和操作程序,将“滨海经验”推广至更广范围。目前,全区已为5万余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发放优待证。

在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方面,滨海新区对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市级标准一次性补助金基础上,额外发放5000元补助,且服役时间每增加一年,补助金额相应增加5%;对收到部队立功受奖通知书和立功喜报的现役军人,新区相关部门及时将喜报送到家中,并按奖励等级分别给予2000-10000元的物质奖励。

为有效解决部队官兵安置、军属就业、子女入学问题,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接收安置军转干部主渠道作用,实现机关、基层均衡安置。每年科学制定退役士兵安置方案,结合退役士兵专业特长匹配安置岗位,提升区属企业安置岗位质量。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每年集中办理一次,对符合条件的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区教体局积极做好随军子女入学入托工作,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关心军人子女学习生活,让官兵无后顾之忧。

一直以来,新区社会化拥军活动蓬勃发展,打造出“拥军商业广场”生态城万达广场、“拥军商城”吾悦广场等一批亮眼双拥名片。通过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全区已有192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加入拥军队伍,数量暂居全市首位。这些社会力量覆盖购物、餐饮、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以优先办理、折扣优惠等实打实的举措,为军人军属提供全场景生活服务,让尊崇之光融入日常。

拓宽成才之路 助力退役军人逐梦新程

滨海新区积极探索新时代就业新模式,全力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通过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多家大型国企、民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每年提供500余个优质岗位,在薪酬福利、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优待,同时联合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系统归集招聘岗位,为退役军人提供便捷适配的就业选择。

在能力提升与创业支持方面,新区构建“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帮扶体系:建立承训机构目录,打通技能提升到就业的链路;组建导师团队提供精细化指导;联合企业搭建孵化平台,提供创业培训、法律援助等多元服务,助力退役军人突破瓶颈,实现自身价值。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以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全方位深化双拥工作。持续完善拥军优属举措,拓展社会化拥军覆盖面与服务深度,推动红色教育阵地提质升级,让尊崇军人的氛围浸润社会生活各方面。着力解除军人军属后顾之忧,健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军地共建活动融入日常,筑牢军民同心的情感根基。同时,不断强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支撑体系,优化岗位供给与技能培训的精准对接,助力退役军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以系统性举措推动双拥工作常态长效,为区域发展汇聚军民同心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