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退役军人红色珍藏品成“活教材”

台风“韦帕”的余威未散,7月22日至23日,暴雨不时倾泻在岭南大地。然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民居展示区的街市亭内,却涌动着一股热流,近3000人次的游客陆续驻足,参与“触摸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社教活动。

红布铺就的长桌上,有序摆放着锈迹斑斑的红缨枪、构造简单的边区造手榴弹、冰冷的刑具镣铐、充满智慧的陶瓷地雷、曾经嘹亮的远征军冲锋号……20余件由中山市三乡镇人武部国防教育顾问、退役老兵马海永提供的饱经战火的抗战时期军民使用过的武器与遗物,静静展示在每位参观者面前,述说着那段充满血与火、牺牲与抗争的岁月。

“同学们,看这杆红缨枪!”宣讲员的声音穿透雨声,将一群12岁左右的少年目光牢牢吸引。“抗战爆发时,许许多多像你们一样年纪的孩子,扛起它加入儿童团!在村口站岗,通风报信,这杆红缨枪就是守护家园的武器!”少年屏息凝视。

展台前,一位1973年入伍的老兵久久驻立,他俯身对着刚读三年级的孙子,指着那些实物说:“你看见了吗?今天我们的幸福,是英雄拿命换的!你要强健体魄,好好学习,保家卫国!”稚嫩的目光与沧桑的嘱托在此刻交汇。

此次活动不仅展出了厚重的红色收藏品实物,还有有趣的互动项目。“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时多少年?”抗战知识问答区,孩子们的小手争先举起。“14年!”答对的孩子欢呼雀跃,获得一次与高仿真枪“亲密接触”的珍贵奖励。一位退役军人率先握起仿真枪,其利落的据枪、瞄准动作,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服役时,枪就是第二生命!”他自豪地向游客讲解,引来阵阵赞叹。

“妈妈,我长大也要去当兵!”一个小男孩拍完照后兴奋地蹦跳着。孩子家长介绍:“孩子从小爱枪,希望从军的梦想能生根发芽!”

“哇,我第一次举起了炮弹(展品),比想象中的重多了!”15岁的小张兴奋地举起小手比划着。这个来自湖南的“小军迷”平时爱看军事频道。看着儿子专注研究抗战时期武器的模样,父亲轻拍他后背说:“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感恩祖国,树立国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