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召开双拥工作新闻发布会

6月20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召开江西省双拥工作新闻发布会。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涂汉兵介绍全省双拥工作有关情况。南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矞,吉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亮,鹰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聂琦,兴国县副县长黄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江西是革命老区、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双拥工作的重要策源地,与人民军队有着天然的感情。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双拥工作就在江西得以培育、发展并创造辉煌。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参加红军上战场”“作田先作红军田,优待帮工莫讲钱”成为了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一次提出了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至今仍为人民子弟兵铁的纪律;《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次规定了“优待红军家属、慰劳红军,为红军和赤卫队员筹集粮款、代耕土地、制作军鞋和救济红军家属”等优抚内容。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颁布了《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关于优待红军家属的决定》等我党历史上优抚工作最早的成文法规,确立了拥军优属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的双拥工作始终坚持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各级党政军领导都把双拥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以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载体,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为龙头,群众性双拥活动蓬勃兴起、持久不衰。

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工程、事关军人军属切身利益的暖心工程抓紧抓实,创建了“党管武装”“传承红色基因”等江西品牌。在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中,全省11个设区市和铜鼓县、井冈山市、兴国县、德兴市、南昌县5个县(市)获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首次实现了设区市“满堂红”。

坚持机制创新,构建双拥工作“强支撑”。将双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军地协同、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迎接退役军人返乡”工作规范,建立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机制,出台《江西省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现役军人和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子女中考加分录取,协调解决任务一线和边海防官兵家庭子女教育优待。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每年春节、“八一”前夕,省“四套班子”领导和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赣部队基层单位,省党政代表团每年走访慰问东部战区。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思路,为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等给予政策倾斜、提供良好条件。2024年,全省各级共走访慰问驻地部队2496次。支持部队基础建设。整合资金为部队改善训练、生活条件,如景德镇市投入资金对驻地部队的营房进行修缮改造,新建了训练场地和文化设施,为部队官兵创造良好的训练和生活环境。积极参与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与边海防基层连队“城连共建”活动,先后投入400余万元建成九江市与西藏某部连队共建项目,投入200余万元做好赣州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部连队共建项目。

聚焦服务保障,提升军人军属“获得感”。坚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导向,构建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在抚恤优待方面,出台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10大类优待项目,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凭优待证免费乘坐中心城区公交车,15家国家级5A级景区为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免门票费,全省凭优待证享受旅游景点优惠优待项目共187项。在就业支持方面,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部署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和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展,创建近百个退役军人创业产业园地或孵化基地,移交安置质量连续6年位居前列。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方面,通过政府协调、企业吸纳、自主创业扶持等多种途径,帮助随军家属实现稳定就业。2024年共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409人次,协调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共计2042人次。

深化融合发展,打造军地共建“新样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动国防建设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江西的产业优势,在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鼓励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和技术改造,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如南昌航空城吸引众多航空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不仅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国防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抚州市资溪县利用面包产业特色打造退役军人面包产业园,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在基层共建方面,驻赣部队官兵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如赣州市军供站创新“平战结合”模式,常态保障部队过境热食供应,同时辐射服务周边群众超10万人次;吉安市将部队闲置营房改造为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800余人;新余军分区广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与驻地学校、颐养之家等10余家单位结对共建。在应急应战领域,建立健全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军队与地方在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定期组织军地联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抗击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中,驻赣部队官兵冲锋在前,与地方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双拥文化“新生态”。深挖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时代内涵,创新红色教育载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出台《江西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每年9月30日举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2024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共举办烈士纪念活动110余场,参加人数达4.1万余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打造“红色家书”诵读品牌,累计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1.2万场次。三湾改编纪念馆研发“重走红军路”VR体验课程,成为军地联合开展党性教育的典范。营造尊崇军人浓厚氛围。创新开展“替烈士看爹娘 为烈属办实事”活动和“革命英烈后代关爱行动”,常态化开展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共为239名烈士寻找到亲属或安葬地,经过长达两年半的努力,成功寻找到黄公略烈士遗骸。连续四年举办江西省退役军人“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连续三年组织“尊崇杯”军歌歌咏大赛暨“郑律成杯”军歌创作征集大赛,制作《江西特色拥军歌曲集》,有力推进双拥工作宣传。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爱国拥军模范”“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全社会参与双拥工作的热情,2024年全省1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个单位和3名个人分别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模范个人。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和弘扬江西的红色文化,通过创作双拥题材的文艺作品、举办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丰富军民文化生活。出版《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方志敏》《江西籍开国将军故事》等18种重点出版物,拍摄电影《建军大业》和大型文献纪录片《军魂》、电视剧《井冈山儿女》《红土地红五星》《大道星火》、创作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同时,鼓励部队与地方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互派人员进行文化培训、讲座等,增进军民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交流。

下一步,江西将不断健全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全力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大力解决部队急难愁盼,解除官兵后顾之忧,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江西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