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宣:悬挂“光荣之家” 注入无限尊崇
六月的桂中大地,蝉鸣渐起,阳光透过树叶,在入伍新兵黄拥家的小院洒下斑驳光影。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领导专程来到禄新镇长岭村,为这个三代走出八位军人的家庭举行“光荣之家”牌匾悬挂仪式。
“黄拥在部队表现怎么样?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协调解决?”从部队转业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握着黄拥父亲黄恩礼的手,话语间满是感同身受的关切。黄恩礼脸上洋溢着自豪,立刻掏出手机,展示儿子身着崭新军装、英姿飒爽敬礼的照片:“孩子在部队表现不错,周末的时候跟我们微信视频说新兵连的各项科目均达到优秀等次。家里也都很好,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黄家的军旅荣光,始于大爷爷黄明利,一位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老战士。1949年秋,他所在部队在象州罗秀区围歼国民党军马拔萃985、986两个团,参加了在武宣二塘风门坳消灭马拔萃残部战斗。随后直下江口、桂平,后到贵县(今贵港市)休整,又投身解放宾阳的战斗,并参与肃清平果、田东、田阳等地残匪。在百色,他曾荣幸地受到时任广西省省长张云逸的接见。1950年1月,任柳州军分区教导队一连三排排长。回乡后,任禄新区武工队队长,率队击溃驻守禄新区公所的残匪,为家乡的解放事业立下功勋。
“我1984年入伍时,每月津贴6元。”作为家里第二代第一个去当兵的黄恩厂回忆道,“他大爷爷当兵打仗,基本没有津贴,光荣牌是木头的。看看现在,黄拥他们新兵一个月津贴就有1100元。”黄恩厂之后,黄恩夸(1993年入伍)、黄恩雷(1996年入伍)也相继穿上军装,两人均因表现突出担任连队文书,多次荣获嘉奖和“优秀士兵”称号。进入新世纪,黄家第三代的接力棒从未停歇。黄泽夏(2008年入伍)在入伍第十个月即荣立个人三等功;黄泽发(2014年入伍)、黄泽崇(2022年入伍)也先后应征入伍;今年春季,年轻的黄拥光荣入伍,成为这个“军人世家”谱系上的第八位军人。
三代从军,八人报国,时间跨越76年。从零津贴到千元补助,从木牌、塑料牌到如今的铝合金牌匾,这不仅是黄家一门忠勇的生动写照,更是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军人地位待遇显著提升、军人荣誉体系日臻完善的最真实、最动人的缩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感慨道:“黄家的事迹,就是一部‘行走的活历史’,最直观地映照出国家的发展巨变和强军事业的磅礴伟力。”
黄家的军旅情怀,在年轻一代心中炽热燃烧。今年春季征兵,黄家适龄的三兄弟并肩走进体检站,立志赓续家族荣光。最终,黄拥通过选拔,光荣入伍。“秋季征兵我们还会再去!”弟弟黄俊锋、黄泽海坚定表示。禄新镇人武部部长黄新若介绍,黄家兄弟的行动是当地浓厚拥军氛围的缩影。禄新镇将征兵工作视为重要的青年人才工程,建立了适龄青年精准动态档案,常态化开展征兵宣传动员。今年春季,全镇报名参军人数创历年新高,“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
近年来,武宣县推出多条拥军政策:现役军人及退役军人可免费游览县域景区;在车站、医院等服务窗口设置“军人依法优先”标识;每年组织优秀退役军人典型事迹展播;正在创建的“双拥示范一条街”,让商户为军人军属提供免费服务、打折优惠等。这些创新做法让尊崇军人从“挂在门上”真正“走进心里”。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悬挂光荣牌是弘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黄家三代八人接力从军报国的事迹,这份流淌在血脉中的家国情怀与忠诚担当,正是伟大抗战精神在和平年代的赓续与传承。它不仅是全县开展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科书,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崇尚英雄。”
“光荣牌不是挂上就完事了,后续服务保障才是关键。”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里将全面落实好“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等各项优抚政策,确保现役军人无后顾之忧,让军人军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文/黄泽夏、黄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