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雁塔区:“退役不褪色、热血铸忠诚,万里送教到边防”文化拥军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聚焦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新时代开展双拥工作的有效途径,不等不靠切实把开展双拥工作的触角前伸,主动与驻守边防一线部队密切联系,把双拥工作开展到边防一线部队,使双拥工作的途径不断扩展,开出新赛道。
部队官兵需要什么,我们就保障什么
“双拥工作怎么做?部队官兵需要什么,我们就保障什么,一切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围绕这个重点,贴合部队官兵所需所盼,才能把双拥工作做实。”这是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对党员干部经常讲的一句话。
春节期间,在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西安春风文化工作室组织开展“妈妈的味道”边海防官兵走访慰问活动期间,部队官兵提出希望组织专业老师到部队为参加军校考试的战士集中“补课”。当时,为了让参加军校考试的战士能够安心备考,部队计划将各连队特别是边防一线连队的战士集中进行复习,但部队缺少专业的老师辅导,考生复习中遇到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这让部队官兵尤为苦恼。
在得知部队需求后,慰问分队第一时间与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沟通,局党组迅速在辖区单位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中进行摸底选拔,最终选定原西安通信学院讲师张居梅,某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冬梅,某部队工程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利华,陆军边海防学院副教授南卫华,武警工程大学教授李攀,副教授陆军6名雁塔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组成支教团队到部队为战士补课。这6名同志都曾是奋战在部队、院校的优秀同志,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边防部队得知组队消息后激动地说:“没想到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这么重视,选拔的都是高层次人才,我们代表战士向你们表示感谢!”
紧急集合!若有战、召必回
2月28日上午,因部队战士考生集中时间有变,原计划4月份左右的支教活动提前到了3月初,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组织了简单而又隆重的“退役不褪色、热血铸忠诚”文化拥军志愿服务队赴边防支教活动动员会暨出发仪式。6名支教老师并没有因为活动的提前而感到焦虑,纷纷表示会克服困难,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支教老师代表张居梅坚定地说:“很荣幸参加这次赴边防一线部队送教活动,作为一名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我曾经还是军队院校的老师,更有责任去为守卫在祖国边防一线的战士授课。因为我们曾经都是军人,今天就是一次紧急集合!我们将用责任和热情奔赴边防一线。”
3月1日22时整,古城西安天色已晚,随着夜晚的降临,气温也逐渐降低,微风中有些寒意,但天气降温没有消耗支教团队的热情,6名支教老师和领队早早赶赴火车站等候。当支教团队挥手进站时,支教老师李冬梅老师的家属对出征的爱人喊道:“你注意身体,放心吧!家里有我在,愿你的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一句“家里有我”饱含着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作为退役军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
漫漫支教路,热血铸忠诚
从西安出发,火车沿着古丝绸之路向着新疆喀什前进、向着帕米尔高原前进!车上,春风工作室带队同志高润与全体支教老师就支教工作细节进行充分讨论,老师们纷纷发言,支教老师李冬梅说:“我建议应该紧扣考试指南制定授课内容,到部队后立即对战士进行摸底,再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我觉得这样比较科学。”支教老师陆军说:“我觉得这些战士脱离课堂时间已经比较久,再拿起书本难免会有些吃力,应该把每个科目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提前梳理出来重点进行辅导,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一点……”6名支教老师都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到新疆,然而他们顾不上欣赏窗外的景色,自觉投入教学准备。
在历经3700多公里、3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支教老师终于在3月3日上午抵达喀什。怎奈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办理边防证,草草用餐后便匆匆踏上前往塔县的漫漫征程,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路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原本5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硬是走了10个小时,他们生怕因大雪封路,一刻也不曾停下休息。途中,部分支教老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症状,一边吸氧一边依然坚持讨论着课题和后续的教学计划。48个小时后,支教团队终于抵达了支教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远在新疆喀什的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银装素裹、寒风凛冽,夜间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县城平均海拔4200米,塔县与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此次支教的地点就是“祖国西大门”、有着“云端国门”之称的红其拉甫所在的边防某部,这里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50%,支教老师年龄均超过50岁,到达部队后一半多人出现了高反现象,他们边吸氧边召开座谈会,了解战士的学科知识水平,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多才休息。面对每天紧张的安排,支教老师李攀深情地说:“我曾经是一个兵,是人民军队培养了我,如今我定要反哺,要用自己在军队所学的知识为战友们服务。”
精准辅导,助力圆梦
支教团队针对边防部队战士考生实际情况,在与部队充分座谈交流后,决定以“精准辅导、助力圆梦”为核心目标,围绕“文化课补习+心理疏导+备考策略指导”的方法进行授课。整个教学期间,支教老师士气高昂、元气满满。老师们每天早晨七点多就起床,精准对接每一门学科、每一名战士,根据战士的成绩水平和理解能力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在批改作业时会在每一位考生的答题卡上做批注,对于出现的错误和问题都会细心答疑释惑,直至战士掌握方法,学懂弄通。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时间太少了,不够用啊!”每天晚上临时教研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一两点。
多日相处后,支教老师把战士当作自己的孩子,上课时是授课传道的老师,下课时就化身为战士的亲人,他们和战士拉着家常、聊着心事。“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天,部队和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春风文化工作室精心为老师准备了惊喜小礼物和鲜花,老师们对这意外的惊喜感到由衷的幸福。南卫华老师还在课间为两名女战士送上了鲜花,为当天生日的战士尹子晗赠送了小礼物,女战士眼中闪烁着泪花,紧紧拥抱着南老师说:“老师我一年多没见过妈妈了,看见您就好像看见我的妈妈一样温暖,南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不辜负您的教导。”
值得一提的是,任利华老师专门针对战士的考前紧张焦虑情况,为战士们进行了一场心理辅导,让他们舒缓考前压力。她精心设计了“破冰——战友雷达寻友记”活动,让战士们相互介绍,彼此熟悉,增强信任,营造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她还通过正念训练、压力可视化等方式,使战士的内心得到放松。在课间休息、就餐等碎片化时间,任利华经常与战士聊天拉家常,了解战士的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疏导,帮助战士调整心态和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信心投入考前复习。
学习戍边官兵,永葆军人本色
集中授课结束后,部队组织支教老师参观了卡拉苏边防连荣誉室和国门及中—塔第83-84号界碑,聆听了官兵守卫在“5042”前哨所的感人事迹,期间还参加了老兵送别仪式。参观中,支教团队听连队指导员讲述官兵和塔吉克族群众共同种植“团结柳”的故事。在参观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时,支教老师在国门和中巴边境7号界碑前重温入党誓词,为界碑描红。参观期间支教老师代表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连队雁塔区籍战士肖瑶和彝族战士吉力此伍赠送了鲜花,对他们多年来守卫祖国边防表示慰问。
支教团队还慰问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大叔家人,并前往守护在瓦罕走廊的排依克边防派出所参观学习,五星红旗在瓦罕走廊高高飘扬的感人事迹,让支教老师的心灵再次受到洗涤。
3月12日,为期十多天的支教活动结束了,支教老师们也即将踏上返回的旅程,朝夕相处十多天的战士早早地在支教老师宿舍门口等待着,与老师依依惜别:“老师,您保重身体”“老师,一定要保持联系”“老师,我会想您的”“孩子,以后有机会到西安来联系我”……支教老师和战士们依依话别,短短十多天的师生情也将在他们心里永久珍藏!
至此,此次由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西安春风文化工作室开展的“退役不褪色、热血铸忠诚”文化拥军志愿服务队赴边防支教活动圆满结束。
近年来,西安市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不断丰富双拥工作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组织拥军志愿者开展活动。此次携手春风文化工作室深入祖国边海防一线部队开展的支教活动,就是“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的最强体现。今后,雁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继续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好“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聚焦“前线、前沿、前哨”解难题,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