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三个文化”助推军休服务保障提档升级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军休二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军休干部需求为导向,立足自身实际,涵养“三个军休文化”,构建“文化+康养”模式,助推高龄化军休服务保障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军休干部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涵养政治文化,鲜明军休机构政治本色。营造政治文化氛围。在各院显著位置张贴悬挂全军十大英模画像,利用宣传栏及时更新党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制作党规党纪、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等宣传标语或横幅,营造浓厚政治文化氛围。加强军休党的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常态学习为主线,以狠抓落实为关键,学好政治理论“必修课”,用好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做好高龄军休党员管理,创新支部学习方式、灵活组织生活模式,开展理论学习交流会、读书分享会、集体政治生日等活动,确保军休老党员政治“不掉队”、思想“不落伍”。强化党员思想教育。常态化组织全体军休党员前往成都战役纪念馆、车耀先纪念馆、成都市烈士陵园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培育精神文化,提升军休干部生活品质。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军休文化设施,升级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活动场地;设立军休文化墙,传播军休故事、宣扬老兵风采;用好军休荣誉室,彰显军休文化集中展示区功能;完善军休宣传栏,定期更新军休干部书画作品和理论学习心得;升级军休阅览室,丰富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成都军休老年大学教学点和成都军休少年军校作用,搭建军休文化新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引进社工机构,为军休干部居家养老提供困难帮助、生活陪伴和精神慰藉;链接医疗机构、国有银行、志愿组织等资源,开展健康讲座、公益义诊、电信防诈、磨刀义剪等活动;联合家政公司为军休干部提供居家保洁服务,不断创新军休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涵;引入成都高新悬壶中医医院,为军休干部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丰富文化载体。开设音乐、摄影、舞蹈、太极等课程,组建钓鱼、乒乓球、门球、毛泽东诗词协会等兴趣小组,开展春秋游、健康疗养、红色游学、百花运动会、新春座谈会等活动,集体庆祝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八一”建军节、抗美援朝纪念日等主题节日,不断充实军休文化内涵,为军休干部提供文化康养新体验。
传播红色文化,用好红色教育“鲜活教材”。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抢救性挖掘军休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故事收集整理,征集红色文化资料,采用“光辉岁月·对话军休”视频采访、制作“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纪录片等方式,收集抗美援朝、剿匪平叛、边境战争、导弹研制、航空航天等军休红色故事,制作抗美援朝回忆录、老兵故事集、红色资源数据库,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铭刻红色记忆。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组建“老兵志愿宣讲队”,带领军休干部前往爱尔眼科、四川航空等单位宣讲红色故事,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特殊教育学校、西川中学、锦里小学等学校提供订单式、定制式思政课服务,助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贡献军休银龄力量。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接受央视《国家记忆》等栏目专访,接待西南交大、新都一中等学校师生来访,在军休干部家里开讲军休思政课,与上海市军休中心等单位开展红色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成都军休文化传播力、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