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四向发力全面抓实烈士褒扬纪念工作

四川省宜宾市四向发力,全面抓实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缅怀英烈、关爱英烈、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近日,全国烈士评定疑难案例分析会在宜宾召开,宜宾褒扬纪念工作受到参会嘉宾肯定。

对标持续发展,在规划建设上全面发力。投入资金2.3亿元实施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高标准高质量对市、县(区)烈士陵园、烈士纪念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了全市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护、统一管理的目标。全市共有烈士陵园11处、烈士纪念设施集中管护点(烈士纪念园)10个、烈士纪念专馆2个、其中国家级爱教基地1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5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4处。

立足权责明晰,在保护管理上高效发力。严格落实《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系统谋划、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做好烈士纪念设施产权办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强化部门联动与业务协同,加强与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9月30日前已率先全面完成21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划定和不动产权证办理。

紧扣时代使命,在作用发挥上持续发力。以“互联网+”为载体,全省率先建立“智慧烈保”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市烈士纪念设施风貌,实现全覆盖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组建红色宣讲员队伍306支,开展主题宣讲1600余场次,覆盖10万余人。2024年以来各级烈士纪念设施接待社会各界祭扫缅怀和参观23万余人,不断创下瞻仰人数新高。编印《宜宾英烈》《宜宾革命先驱》等本土教材,编导话剧《赵一曼》《雾中灯塔》全国巡演。用著名英烈的名字命名地标,例如一曼公园、一曼大道、佑之大道、硕勋小学、硕勋中学、硕勋大道、泽鸿街道等,让英烈精神融入生活,让红色基因深植血脉。

提升抚恤待遇,在温暖关爱上精准发力。建立完善烈属关爱机制,每年以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50%为标准,为烈属发放一次性优待金,现已达到每人每年1.1万元。每年组织开展烈属免费医疗巡诊,按照国家标准政府全额为烈属缴纳居民医保,并按照不低于90%的比例在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再给予优抚医疗补助。广泛开展烈士事迹宣讲、烈士寻亲等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我为烈士看亲人”等活动。先后三次组织共210余名烈属开展“南疆祭英烈”活动,往返6000余公里,远赴广西、云南烈士陵园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