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创新双拥举措解决舰上官兵多样化需求

从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一艘新生产下水的导弹驱逐舰正式命名为“包头舰”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就与海军包头舰官兵结下了城舰同名、军民同心的不解之缘。进入新时期,包头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担使命,主动作为,在推动城舰双拥共建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为包头舰官兵圆满完成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持。

发扬双拥传统,倾力支持包头舰建设。包头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主动对接支持舰队建设。按照包头舰入列装配的不同节点,市双拥办主动赴包头舰驻地对接舰队建设所需清单,先后投入180万元为包头舰官兵送去了电脑、打印机、电子防潮柜、运动装备等设备,保障舰队官兵的工作需求和业余生活。发挥包头军工优势协助提升战斗力,积极协调企业进行业务骨干技能培训。运用包头文化元素激励舰队官兵。2021年市双拥办邀请10多名包头市艺术家,共同参与包头舰的舰歌、舰徽和战舰内部文化氛围装饰等作品创作,共为包头舰创作书法、国画作品23幅,创作舰歌《深蓝航迹》深受官兵喜欢,设计的“双翼神马”舰徽将双翼蒙古马与乘风破浪的军舰有机结合,激励包头舰官兵驰骋在深蓝的海疆中建功立业。

深化城舰共建,解决官兵多样化需求。建立“城舰互访”长效机制。2020年,包头舰组织部分官兵代表回访包头,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领导与舰队官兵代表召开了军地座谈会,了解包头舰建设情况,询问官兵各类需求,会上确定了建立“城舰互访”长效机制,邀请包头舰定期组织优秀舰员回访第二故乡,感受祖国北部边疆风采。2023年,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带队赴厦门慰问在一线遂行任务的包头舰官兵,舰党委建议将包头舰纳入包头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不定期邀请包头市的功勋模范、优秀中小学生代表上舰参观交流,普及国防知识、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坚持节日慰问多样化。每年春节和“八一”,市委、市政府组成慰问组专程赴包头舰驻地或任务一线走访慰问,市双拥办申请慰问专项资金,按照舰队官兵“点单式”采购慰问品,尽最大可能满足舰队官兵的多样化需求。2024年春节,市双拥办按照包头舰官兵提出的需求,将节日慰问采购的牛羊肉分装寄送到舰队每名官兵的家中,同时还寄送了包头市双拥办《致包头舰官兵及家属的春节慰问信》,让舰队官兵家属同时感受到了军属的荣耀和包头市人民的拥军热情。坚持送文化进军营。2021年,市双拥办联合市图书馆在包头舰上建立了流动图书馆,首批捐赠图书2000余册。市图书馆定期联络包头舰,通过邮寄形式送图书,更新流动书库,既满足了舰队官兵的“阅读充电”的需求,丰富了舰队的文化建设,也让城舰双拥共建充满“书香气息”。

聚焦强军目标,拓展双拥多领域发展。包头市始终坚持把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作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城舰共建工作中积极探索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拥军优属活动。创新文化拥军举措。针对舰队官兵常年“以海为家、港岸做客”和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实际,2023年“八一”建军节,慰问组成员增派了乌兰牧骑演出小组和电视台主持人,带着精彩的文艺节目赴包头舰驻地,让舰队官兵感受草原文化魅力,与舰队官兵同台共舞、交流文艺创作心得,很好地丰富了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包头舰党委提出了打造“海上文艺小分队”的建议,希望乌兰牧骑加强与包头舰官兵的文化交流,帮助他们创作一些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精品节目,提升舰队官兵的文艺节目质量水平。拓展智力拥军新领域。针对舰上官兵学历、文凭提升问题,市双拥办积极联系包头师范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搭建包头舰官兵在包头驻地院校在职提升学历的新路径,为驾驭高科技武器装备和适应未来就业需求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探索荣誉拥军新模式。为了激励包头舰官兵更好地奉献海疆、建功军营,包头市双拥办与包头舰党委确立了舰队官兵功臣模范定期走访包头的荣誉激励机制。包头舰每年可选送部分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官兵携家属到包头走访参观,突出典型推荐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现代军人的风采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国防观念,向军人学习、立军人之志、行军人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