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盐:一声跨越80年的“爸爸”
近日,来自天津市的李学良与家人一同来到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在浙东游击纵队澉浦突围战展示馆负责人和镇(区)工作人员帮助下,通过印章寻迹、史料翻阅,最终确认烈士李咩庆正是李学良寻觅八十载的父亲。
“小时候,学校老师问我爸爸是在哪里牺牲的?我答不上来。”83岁的李学良回忆过往,关于父亲的记忆已经模糊,只依稀记得父亲牺牲于嘉兴。李学良从小以父亲为榜样,立志成为对祖国有用之才。长大后,他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天津化工设计院,成为一名正高级工程师,从此深耕于天津这片热土。岁月更替,李学良步入耄耋之年。他来到妻子的家乡海宁盐官定居后,思父寻父之情更切。
为了找寻有关父亲的线索,几十年来,李学良与妻子多次前往嘉兴,通过实地探访与多方打听,希望能掌握父亲当年牺牲的蛛丝马迹。但由于信息较少,这条寻亲路走得并不顺畅,毫无进展的现实犹如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李学良眼前。
“我已经83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父亲。”就在李学良寻亲无果之时,希望之火却意外重燃。今年6月份,嘉兴市委党校离退休党支部前往浙东游击纵队澉浦突围战展示馆参观,期间,一位参观人员随手将自己拍摄的烈士名单分享到微信群中,正是这份烈士名单,给李学良寻父之路带来转折。
“恰好群里有人和我相识,把这份烈士名单转发给我,我才发现原来父亲就在海盐澉浦,就在我的身边。”说到这里,李学良不禁眼眶湿润。
7月13日上午,李学良与妻儿来到位于澉东村的扇子山,而这里便是李学良父亲当年牺牲的地方。“我来看您了。”一束鲜花、三鞠躬,跨越80年的寻觅,在这一刻画上句点。
李咩庆烈士,1920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45年7月,25岁的他毅然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当年10月4日凌晨,他跟随部队从余姚四明山向浙北撤离,就在他们到达澉浦城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围攻。
“国民党军队将李学良父亲的队伍团团围住。新四军战士经过七八个小时浴血奋战突围北上,但仍有223名新四军战士长眠于扇子山,李咩庆就在其中。”浙东游击纵队澉浦突围战展示馆创建人朱龙训向李学良一行详细介绍当年情况,了解到父亲是在当年夺取扇子山制高点时壮烈牺牲的,李学良难掩激动,流下热泪。
李学良表示,找到父亲后,自己在海盐也就有了牵挂、有了根。“以后年年都会和家人一起来看看父亲,我终于可以和后辈们好好讲讲父亲过去的英勇事迹。”李学良说。至此,那个儿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