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三所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真情故事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生机勃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垦区大地上,气象万千的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

自2019年第五师双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后,该局不断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已建成33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实现了退役军人政策咨询、就业创业、帮扶援助等多方面、多维度的精准化服务。在日常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关爱104名优抚对象,帮助老兵找回因档案丢失而无法确定的退役军人身份,补齐手续,方便老兵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抚待遇,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热情相助……

一句句充满暖意的问候与关怀,一张张老兵的笑脸,“拥军情”在五师双河市这座生机盎然的城市里就像绵绵河水,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近日,记者走访了师市三所退役军人服务站,倾听了3位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者的讲述。

他脸上的笑,就是春天

讲述人:邓利祥

4月12日,我再一次去了王显灵的家,这次去,我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还是二楼的那间屋子,跟我第一次走访时,并没有变化。可是这一次,无论是我还是王显灵夫妇俩,都是笑盈盈的。而且,我注意到,“光荣之家”的牌匾已经被他挂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见我注意到了牌匾,王显灵的老伴说,因为家在门面房的楼上,日常进出的门是个后门,“他嫌挂门上不够显眼,执意要挂在家里。”我对王显灵说:“王叔,我赶来告诉你,你的60岁以上农村籍老兵待遇已经核准了,从这个月起,你就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待遇了……”

其实,这事打个电话也能说,可我就是想当面告诉他们。因为我觉得,这事太不容易了。

我原来是“三支一扶”大学生,在九十团服务两年后,选择留在团场工作。2022年8月,我正式入职九十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入职没多久,我就见到了因为想找回退役军人身份而来咨询的王显灵。那天,情绪激动、一直在诉说的是他的老伴,他则是一脸无奈地在一旁沉默不语。

在王显灵老伴的叙述中,我大致了解到,王显灵在退役后,从山东老家来到团场落户。这期间,他的退伍档案被弄丢了。在团场生活的这些年里,他一直在做小生意,没有稳定的收入。这几年,看到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注力度加大了,跟昔日的战友联系时,得知他们都享受到了针对退役军人的优惠政策,他特别想要找回自己的退役军人身份。

王显灵已经67岁了,他的诉求,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尽管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我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兵蛋子”,开始帮助一个老兵完成他的心愿。

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了解到,王显灵曾经回到山东老家和昔日的部队驻地,陆续找回来一些证明材料。但由于这些材料是个人带回的,不符合相关手续。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对这些证明材料进行核实,并将不全的资料补全。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里的同事们,与许多只在电话里听过声音、微信上有过联系的人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着。团场办不了的,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就主动出面联系。就这样,在电波之间,在网络之上,所有参与的人,为了完成一个老兵的心愿,为了把国家对每一个退役军人的重视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一起在努力着。

2024年1月,王显灵的退役军人身份正式得到确认。春节前,他收到了退役军人慰问金,办好了退役军人优待证。自此,王显灵的身份里,多了一个“退役军人”。

其实帮助王显灵找回退役军人身份,在我们团并不是个例。截至目前,我们先后帮助4名退役军人认定了身份,并为5名伤残退役军人申请了优抚待遇。

王显灵没有退休金,家里的经济收入就是日常经营所得。可是他年纪大了,还有心脏病,每月的收入并不多。帮助他认定了退役军人身份后,我就开始着手为他办理60岁以上农村籍老兵的待遇认证,这是一项针对退役军人的优抚政策。相较之前的工作,这就简单多了。当从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他的60岁以上农村籍老兵待遇被核准后,我就想着,一定要去他家里,当面告诉他。

四月的九十团,春的气息正浓。离开王显灵家时,他一直送我到楼下,我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春天。

因为你无悔,所以我努力

讲述人:吕霞

每个周末,我都能在微信里收到张志强发来的问候消息。有时,我会问问他爱人的身体情况。对于一个癌症患者家属来说,他能说出“目前还好”,已经让我稍感安心了。张志强夫妇都是黄河社区的居民,但是在我这里,他俩还有另外的身份,张志强是名退役军人,而他的爱人,则是社区居民中的一名“两癌”患者。最初,“张志强”于我而言,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我在工作时统计过的普通退役军人的名字。我于2018年开始从事退役军人事务工作。2019年,第五师双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后,我在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社区居民中的退役军人名单我统计过很多遍,所以对这些名字都太熟了。

2023年9月,我第一次见到张志强本人。他的个头在一米七左右,人很瘦,从他脸上就明显感受得到:他的生活压力很大。他一直在社区辖区一所幼儿园当保安,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对于年龄已经58岁、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来说,这份工作他很满意了。然而,根据最新出台的校园保安的相关规定,他因为不符合“校园安保人员年龄不能超过55岁”这条规定,面临着失业。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突然想到了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生出了希望,于是决定来到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寻求一下帮助”。

为了帮助他,我联系了当时去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的警察,联系了当地派出所的领导。在一次次的讲述中,我并没想要用他的不幸经历去打动谁,我只是反复说:“退役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在不违反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助解决他的具体困难……”我一边找相关单位沟通,一边又与我熟识的私营企业经营人联系,看能不能帮张志强找份别的工作,可是要么是文化程度不够,要么是劳动强度太大,都不适合他。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探路者,这条路行不通,那就再找找别的路,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希望。

经过不懈的沟通,最终经上级部门同意,为张志强进行了调岗处理,将他从保安调为了工勤人员。事情解决后,张志强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消息:“实在是太感谢了!我真正感受到了,军人虽然退伍了,但在遇到困难时依然有关爱,依然有温暖,当兵无悔……”面对他的感谢,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因为调岗后,张志强的工资从原来的3000多元降到了2100多元,我知道对于一个有化疗病人的家庭来说,少了这800多,意味着什么。可是他却特别满意,一再地表示感谢。

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为什么会是“爱”呢?我干了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后,重新理解了这句话。因为,这份工作是充满爱的。国家把大爱给了退役军人这个群体,所以我也要在工作中,通过用心、用情、用百分百的努力,把这份爱传递给他们。

因为你总说无悔,所以我必须努力。

一声“到” 一生“到”

讲述人:于晓丽

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我的感触要比别的同事们更深些,因为,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第五师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时,我在八十九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也就承接起了八十九团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怎么做好工作呢?我想应该在“服务”二字上下功夫。

怎么做好服务呢?

首先在工作中,我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站服务、一办到底的“六个一”为工作原则,真心诚意服务好退役军人,努力将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成关爱之家、服务之家、幸福之家。另外,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让退役军人常常想起:我是有“家”的人。

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我第一次为退役军人提供切实的帮助是在2019年的8月。那时,办公室里来了一位老人,他一脸焦急。据他描述,他的儿子陈家浩正面临退役,可是由于在训练中受伤了,正在接受治疗,他无法在统一的退役时间内完成回原籍报到工作。对此,老人很担心,到时候会不会伤残移交手续不好办,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就业安置?

面对老人的担心,我给他介绍了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性质,请他放心。

当年的12月,我带着陈家浩顺利办完了伤残移交手续。这个小伙子做事很认真,现在,他开了一家福利彩票销售店。每当我们组织志愿活动时,他总是积极参加。

前不久,我在路上遇见了退役军人黄大闲叔叔,他高兴地告诉我,家里新买了一台电视,他特意选了挂有“拥军门店”牌子的家电城买的。他说,“比另一个打了折的人又少了100多元钱呢。可以看得出,他特别高兴。分别时,他一个劲儿地让我有空去他家坐一坐。看到老人身体状况还好,我也开心。黄大闲带着生病的儿子一起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他原来居住在连队的平房,后来连队在改造中要拆旧建新,可他没有经济能力建新房,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来退役军人服务站找到我。我一听这事,心就揪起来了,一边安慰他一边想办法,最后还是团场为他提供了一套公租房,让他们父子俩安心住了下来。

这件事,他每次见我都要念叨、都要感谢,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件工作中应该完成的事,却被他放在了心上。

自从第五师双河市开始创建兵团双拥模范城市后,退役军人享受到了许多优惠,比如补缴社保、免费乘坐公交车、部分景点免门票以及“双拥门店”优惠等,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退役军人的存在,也让拥军的氛围变得更浓厚。看到这些,我常想,“双拥”不只是书本中的概念,“双拥”就在小区里、就在家门口、就在你我身边。

我既是退役军人,又是退役军人工作者。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心路历程,那就是“人民许我荣光,我报社会温暖”。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做好工作。而在工作中,我身边的这些战友,这些从部队走出来的“最可爱的人”,从来没有忘记向着军旗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团场组织的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也在用自己身上的点点星光,照亮别人、温暖社会。

离开军营,我曾遗憾过,不能一辈子做军人。如今,我最骄傲的是成为一名退役军人工作者,一声“到”,一生“到”,用心服务好每一位退役军人,这也算圆了我一生的军人梦。(文/郭晓维 常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