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淮阴区:一张光荣纪念证背后的故事
清明前夕,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烈属刘成祥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装裱好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复制件。
刘成祥老人今年82岁,长年患病在床,当他双手颤抖地从淮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光荣纪念证复制件,看到父亲名字的刹那,激动不已,并连声向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道谢。
刘成祥的父亲刘守业1938年参加革命,1943年3月18日,在刘老庄与千余名日伪军血战中壮烈殉国,系刘老庄八十二勇士中的一员,牺牲时刘成祥尚在襁褓中。刘守业牺牲后,被评定为革命烈士。1960年,国家颁授《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被刘成祥及家人视为珍宝,用油纸包起来,珍藏在柜子里。20世纪80年代,烈士证换证时,刘成祥老人决定将这张光荣纪念证捐赠给政府部门,由国家永久保存,纪念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丰功伟绩。
“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以来,淮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整理烈士档案的过程中,了解到刘成祥捐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的感人故事,精心制作了光荣纪念证的复制件,将这份特殊的礼物送到老人的家中。“我们会好好收藏,把它传给儿子,再给孙子,让它代代传下去。”刘成祥的妻子陈德芬说。
据介绍,近日,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内,包括刘守业烈士《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原件在内的一千多份烈士证书和资料档案,被集中移交给了淮阴区档案馆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