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聚焦“四个转变”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的有效载体,坚定不移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头等大事,聚焦“四个转变”,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需求牵引、社会支持、共同推进的就业创业工作新格局。
建立长效机制,推行从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和就业创业工作体系重要指标,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政策共宣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积极发挥成员作用,解决就业难题,实现了信息有效对接、工作有机衔接。各成员单位积极为退役军人牵线搭桥,专岗推荐157名退役军人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央企就业。建立与税务、金融、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动机制,针对企业资金紧张的痛点问题,以“真金白银”助力退役军人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积极发挥退役军人企业联合会、爱国拥军促进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作用,探索“产供销内循环、会员合作发展”新模式,搭建“产业+联合创业+退役军人就业”平台,18名退役军人创立“疆军汇”品牌,打响退役军人创业品牌,形成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共促、社会积极参与、政银企合力共为转变,形成广覆盖、聚合力、提效能促就业创业新模式。
强化政策扶持,推行从普惠政策向优待叠加转变。全面梳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开展“五送”(送法律、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活动,确保退役军人“三清”(政策措施清、归口部门清、落实要求清),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惠企政策宣传(讲)22期,对照政策逐项落实,把政策变成具体行动。分类建立就业服务台账,通过点、线、面等多种方式将专项政策精准推送符合退役军人,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持续强化政策供给,积极做好融合文章,联合人社、税务等部门全面落实就业创业举措,全面推进退役军人到开发区、乡村振兴、中小学就业,建立退役军人基层人才库,实行“递进培养”工程,培养退役军人党小组组长和基层治理网格员1200余人,选拔“兵支书”139名、“兵教师”123名。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办法》,在普惠政策基础上叠加享受贷款贴息、创业补贴、房租补贴等七个方面优待。通过就业创业政策扶持,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退役军人就业,助力退役军人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扩宽就业渠道,推行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全面推行培训提升、专岗推介、集中招聘、信息共享、社会互助等“五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运用“供求在线+精准就业”模式,依托四级服务中心(站),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常态化提供政策宣讲、项目推介、组织招聘服务,全面实施“周对接、月汇总、点对点”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发放就业创业政策问答,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300余场次,推荐岗位4.5万个,达成意向3600余人次。健全就业帮扶体系,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细化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台账,将84名家庭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纳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推行“权威推荐+自主就业”模式,与特变电工、东方希望等17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累计提供专项就业岗位4000余个。探索“靶向培养+自主就业”模式,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15个,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组织561名退役军人参加无人机操作、消防设施操作员、汽车驾驶、中式烹调师等专项技能培训。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示范(孵化)基地26个,与昌吉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积极搭建平台,推行从创新星火向创业成果转变。始终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对退役军人创办市场主体进行摸底排查,支持培育军创企业2636家。积极引导军创企业入驻“政采云”平台,推荐同等条件优先消费。全面提升军创企业创业创新能力,申请资金40万元,组织40名军创企业家赴深圳市开展交流学习,建立合作关系,提振退役军人创业信心。强化典型培树宣传,编印《退役军人创业风采录》,通过昌吉融媒体等平台宣传推荐33名最美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典型事迹,形成学习典型良好氛围,有效提升军创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5人分获自治区一二三等奖项,组织2家退役军人企业参加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展交会。大力提升品牌能力,1家企业荣登“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合作企业光荣榜”。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建立昌吉军创文化园、军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累计吸纳30余家军创企业入驻,着力在协调组织、示范引导、项目打造、作用发挥、抱团取暖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实现资源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融,助力广大退役军人实现更高质量创业。
下一步,昌吉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地州好的经验做法,查短板、补弱项,锐意进取、务实重效、守正创新,全力谱写昌吉州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