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多举措打通“兵教师”入校园通道
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山西省临汾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教育和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机构编制保障作用,积极破解招录体制机制难题,有力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今年经过编制设置特岗32个(退役军人专岗),第一次针对优秀退役军人入职打开通道,经过笔试、面试、资格审查和体检,已有14名退役军人入职上岗,全市“兵教师”数量达到106人,极大激活中小学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推动临汾教育和退役军人就业创新融合发展。
打通拓宽就业渠道,探索“兵教师”路径。积极拓展退役军人入校任教渠道,全面做好培养、招考环节的制度创新、政策优惠和资金保障,为“兵教师”入校任教铺就“绿色通道”。强化制度保障,打造入职“新模式”。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和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工作实施办法》,以此为依据,全面推开工作,有效打通“兵教师”选拔、培养、聘用和发展全流程,探索建立“兵教师”退役军人的就业临汾新模式。强化用编保障,设置招考“专门岗”。统筹学校编制资源,每年招录安排不少于3%-5%的“兵教师”岗位并适当增加学校接收退役军人的指标数,设置面向在全省安置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含退出消防员)专项招聘岗位,供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选择,切实保障“兵教师”用编需求,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强化配套保障,落实政策“加分项”。招聘退役军人教师,除按规定实施的放宽条件外,其他应具备的教师资格证书及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条件,与一般人员要求均一致。专项招聘岗位在报名结束后无人报考的,再将相关岗位转入相应的一般性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注重提升就业能力,打造“兵教师”优势。聚焦教师岗位专业性、特殊性,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和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强化“兵教师”选拔聘用和成才培养,持续放大“兵教师”优势。提供政策“宣传包”,确保政策知晓率。全面梳理有关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政策文件,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短信、电话、上门沟通等“线上+线下”的方式全方位开展政策解读宣传活动,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对符合教师招聘条件的退役士兵逐个通知,力求做到相关政策应知尽知。提供助学“激励包”,助力学历提升。鼓励退役军人参加师范类学历提升教育,落实高职扩招、专升本、高考、研究生招考等考试中对退役军人的照顾政策,鼓励退役军人报考师范类院校,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予以加分、免试、单招、优先录取等,并严格落实享受学费和助学金等教育资助政策。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充分利用适应性培训、就业创业平台下沉服务等渠道,支持引导退役军人边就业边自主学习,鼓励参加教师资格证等相关学科考试,以获取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资格。
加大扩充就业影响,拓展“兵教师”空间。发挥退役军人熟悉党史军史优势,积极拓展“兵教师”空间,选拔聘用优秀退役军人从事国防教育,助力国防教育进校园工作走深走实。打造实践教育专业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招聘2-3名擅长国防军事教育的退役军人担任教官,承担基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任务。全市有19所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临汾一中设立“海军国防特色班”、隰县第三中学挂牌“八一爱民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崇军情怀。组建国防教育宣讲队。遴选组建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队,在高校退休“兵教师”,全市“最美退役军人”、党史专家军休干部等代表的带动下,采取巡回方式,赴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为中小学生传授国防知识、讲述英模故事,帮助学生在了解党史军史中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培育“兵教师”明星队。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会同市人社局、市委编办及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研究“兵教师”培养事宜。加大“兵教师”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特别在每年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时,向退役军人教师实行倾斜,挖掘培树先进典型,优先推荐为“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对象,努力营造退役军人从教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退役军人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