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大力弘扬双拥优良传统全力支持保障部队抗洪防汛
8月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形成的强降雨影响,大清河上游水位暴涨,天津市静海区水域超汛限水位,给大清河泄洪带来巨大压力,泄洪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汛情,天津市区两级双拥办充分认识抗洪防汛任务的持续性和艰巨性,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抗洪防汛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要求天津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迅速启动拥军支前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双拥工作优势,切实做好抗洪防汛期间拥军支前工作,与前来驰援的11支部队共同打响静海抗洪防汛保卫战,书写了双拥新篇章。
加强组织领导,为部队抗洪防汛提供坚强保障
成立支前保障组。天津市静海区提升防汛应急响应至I级后,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启动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联合天津市静海区武装部、天津市静海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成立了由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双拥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防汛支前保障组。专门负责双拥成员单位和支援部队衔接和生活物资采购以及配送保障等工作。
广泛进行支前动员。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机制体制优势,依托20个乡镇(街道)和414个村级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新媒体阵地,向全区退役军人发出倡议,号召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全体人员和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入抗洪防汛战斗。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成立了由45岁以下转业军官和退役老兵为班底的退役军人应急队,随时做好应急处突支前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天津市静海区各乡镇民兵都自发成立了退役军人抗洪抢险突击队,3000余名退役军人报名参加。
紧跟拥军服务保障。坚持做到有抗洪防汛部队的地方就有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身影。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安排专人第一时间与支援部队对接,同时协调双拥成员单位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及时了解抗洪部队官兵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解决抗洪官兵住宿、交通、卫生防疫等问题,真正做到抗洪抢险部队在哪里,地方拥军服务就保障到哪里。从援静部队到来后,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天津市静海区双拥办每天都会对援静部队进行走访联络,根据部队官兵所需,为他们提供急需的防蚊虫叮咬的花露水和风油精、治疗皮肤发炎非常有效的痱子粉、晾晒衣物的晾衣棚等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受到了援静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并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退役军人主动请缨,投入一线抗洪防汛保卫战
组建退役军人抗洪应急队。倡议发出后,全区退役军人闻“汛”而动,成立了转移安置思想疏导、应急处突、帮扶慰问、抢险救援等多支退役军人抗洪应急队。自国家防总确定东淀为此次泄洪的蓄滞洪区后,静海蓝天救援和台头、子牙、王口、独流的民兵抗洪突击队就第一时间进行整备,助力抗洪防汛保卫战。
多措并举支援抗洪一线。洪峰到来前夕,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天津市静海区双拥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切实做好汛期拥军慰问工作,组织动员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大力营造军地同心、军民合力的舆论氛围。期间,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吕官屯村全体党员自发组织捐款慰问一线官兵,天津市静海区静海镇和谐艺术团为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的官兵送上丰富的文化大餐,移动联通公司为一线官兵和抗洪救援人员免费开通防汛专属优惠套餐,还有许许多多浴池、擦鞋店、理发店都对参与一线抗洪的人员免费服务,以不同的方式助力抗洪。
帮助接收转移安置群众。8月3日,天津市静海区台头、独流、王口辖区内的3万余名群众需要转移安置到临时安置点。得知消息后,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高度重视,主动靠前,迅速安排光荣院满负荷运转,接收安置孤寡、老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同时,动员有条件的退役军人和爱心企业就近为转移群众提供食宿,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有效保障了转移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
凝聚军民团结力量,助力军地合力抗洪防汛
主动开展走访慰问。抗洪防汛部队在哪里,拥军慰问就跟进哪里。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天津市静海区双拥办将支援抗洪防汛部队作为当前拥军支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了解部队官兵需求,第一时间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慰问抗洪防汛官兵,积极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天津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先后有50多家单位和社会组织把价值百万余元的生活物资送到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官兵手中。期间,天津市(静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天津市(静海区)双拥办集中精力,积极发挥双拥工作职能,组织人员,调配车辆陆续赶赴抗洪第一线,并且联合爱心企业、慈善协会、乡镇村街爱心人士筹集了价值69万多元的物资,及时送到抗洪防汛一线,解决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急需。
讲好军民鱼水故事。深入宣传抗洪防汛中涌现出的双拥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利用静海融媒、静海双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在全社会弘扬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进一步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为军民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抗洪防汛的保卫战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目前,已刊发信息20余篇,双拥社会氛围空前浓厚,静海人民、社会各界夸赞人民子弟兵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期间,有把3000元奖金全部买慰问品送到援静官兵手中却不愿意留名的青年学生,有得知原服役部队驰援静海请假与原部队并肩作战的退役军人,有不远千里慰问抗洪部队的河北拥军人物,有军校女学员暑期闻“汛”返回原部队投身抗洪防汛的郑蕊,有24小时巡护堤坝的转业士官郝秀雷、有组织民兵赶赴一线的退役军人潘洪泉、有与武警官兵始终肩并肩扛沙袋筑堤坝还自发购买洗衣机慰问官兵的退役老兵薛连文,以及许许多多来到官兵驻地免费送馒头、饺子、鸡腿的静海普通市民的抗洪故事和做法,受到了军民的一致好评。
国防教育深入民心。11支部队近万人民子弟兵圆满完成了大清河静海段抗洪防汛任务,在离开静海一中、六中、实验、模范学校等“临时营地”时,他们不约而同给大家留下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板报,更是承载着官兵们的担当与期盼,更是一种传承,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抗洪防汛调整休息期间,他们把抗洪的生动画面通过板报永远留在了师生心中,他们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们把每一条校园路不平的地面砖重新铺平,他们深入乡村参加“金秋助学”活动讲述抗洪一线官兵亲身经历,他们来到当地敬老院开展“军民一家亲”主题演出,他们来到天津市静海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为离退休老干部理发、量血压,他们向同学们赠送了学习用品,他们向政府、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敬赠了锦旗,他们向始终和他们并肩作“战”的退役军人写了感谢信。他们的这份特别礼物将永远留在静海人民记忆中,留在师生的心中,是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写照。
静海人民夹道欢送,情深义重双拥成果显著
8月19日,驰援静海十五个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的部分官兵,为了减少对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影响,选择凌晨从静海临时驻地出发,踏上返回军营的归途。凌晨4点多,静海区党员群众、学校师生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打着横幅、敲起锣鼓、带着水果自发来到七所中心学校周边道路两侧夹道欢送抗洪人民子弟兵。在现场,前来欢送的数万名当地群众,满怀感恩,送别人民子弟兵。
回顾抗洪防汛历程,在大清河台头段、独流段、王口段和子牙河段等一个又一个抢险现场,我们的战士永远冲锋在第一线,大堤上、坍塌处,哪里情况最紧急就向哪里集结,哪里任务最危险就向哪里冲锋。广大部队官兵肩负党和人民期望,心系群众安危,以汛情为命令,把抗洪当战场,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体现了新时代军人的顽强作风和战斗血性,在广大人民卫士身上,看到的是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决战精神。在这场泄洪保卫战中,看到的是党和政府与近万名官兵同退役军人和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投入抗洪防汛一线,用赤胆忠心、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的生命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