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红色教育“育红娃” 爱国情怀“结硕果”

  日前,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新华小学、康园中学等6所中小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是长治这片红色沃土进一步拓宽红色教育新路径、打造国防教育新平台的实践成果。

少年军校姓“军”,“四梁八柱”才稳

  跳跃沙坑、突破障碍墙、匍匐前进……每年9月初,长治市新华少年军校的孩子们都会穿上“军味”校服,开展独具特色的国防教育课程、国防教育实践等活动。

  “少年军校姓‘军’,‘四梁八柱’才稳。”新华小学校长介绍,该校以军教结合、育根铸魂为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独有优势,聘请教官队伍,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

  为提升少年军校的办学质量,做到国防教育与学科教育互相促进,他们参照有关规定,制定《少年军校教官、队长工作制度》《少年军校学员学习制度》《少年军校学员训练制度》等规章制度,还为每名学生定期打分评比,实现了建设有遵循,落实有抓手。

  出早操、晚点名、班务会、小值日讲评……走进新华小学,浓郁的“军”味扑面而来。

领悟精神内涵,才能砥砺心志

  除了定期举行的“军事日”等活动,让人感受最深刻的,是国防元素已嵌入到学校课程和业余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为潜移默化强化学生爱国和国防观念,近年来,长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电影展播进校园”“我心目中的解放军叔叔”绘画展等活动,积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英模文化校正青年学生精神坐标,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很喜欢《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我也要像他一样,做党的孩子,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少年们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后热议纷纷,将红色德育作为基础课、必修课,使其充分领悟精神内涵,才能砥砺心志,更好地引导学生以英模人物为榜样,厚植爱国情怀。

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合格接班人

  无独有偶,这样的红色教育在长治市其他的中小学生心中也早已根深蒂固。

  “把我拉回到那个血与火的时代,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自沁源县陈赓红军小学的梅楷昕说。

  沁源县陈赓红军小学的师生们以当地传统曲艺沁源秧歌为载体,联合编排了一首展现红军长征精神的秧歌剧《丰碑》。这种古老又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在愉快而庄重的氛围中种下“红色种子”,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清明前后,襄垣一中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主题研学活动,师生们走进中共襄垣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活动中,师生们经过40多分钟的徒步行走,来到位于襄垣县北底乡的中共襄垣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这里是中共襄垣县委诞生地,也是襄垣县重要的党史研究、党员教育和爱国主义基地。师生们先后走进星火燎原、烽火岁月、自力更生等主题展室进行参观。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带领大家仿佛回到那个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体会到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长治文化艺术学校以培塑学生综合爱国之志为目标,积极开展“红色舞蹈”进课堂活动。以“太行儿女心向党,红色颂歌献给您”为创作主题,编创出了《在太行山上》《鲜红的旗帜》等多部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红色剧目,再现了太行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历程,歌颂并传承太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