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推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和双拥工作创新发展

  2023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坚持目标导向,树立“有解思维”,确定了三项创建“自治区示范点”目标任务,聚焦提质增效、争先进位、示范创建,取得突出成效。

  高位推动,确保创建示范点活动扎实推进。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关于“自治区双拥共建工作示范点”“自治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示范点”和“自治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列入《中共包头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2023年工作要点》和《2023年包头市双拥工作要点》,市委书记、市长、相关市领导分别就创建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全市各相关单位部门统一思想,各旗县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作为,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合力推动,形成示范点建立工作联动和长效机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流程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按月调度,目前,全市已召开三次创建工作推进会,示范创建各项工作蹄疾步稳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

  紧盯目标,优化“四张清单”推动双拥共建示范创建。包头市是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荣誉城市,今年以来,通过优化“四张清单”推动双拥共建实践创新。对三级双拥工作“重点任务事项清单”,双拥模范城创建“加分事项清单”,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和“行业拥军事项清单”进行优化,推动双拥共建工作实现提升创优。截至目前,军地双方新增60多个结对共建协议,各旗县区均明确了本地区“加分事项”,市县两级双拥办共收集需要地方为部队解决问题63条,需要部队为地方解决问题58条。拓展政府部门双拥工作职能,联合工商联为27家爱心企业、商家代表授予优待优惠退役军人荣誉单位。聚力解决官兵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问题,持续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2023年计划安置和随调随军家属50余名。同政法部门共建“法律援助站”,开设“法律大讲堂”,联合包头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自治区首档“双拥主题”电视专题栏目《兵心永铸》,发挥军警民联防优势和乌兰牧骑“草原轻骑兵”作用,推动形成了全社会知双拥、爱双拥、促双拥的良好局面。

  把握关键,完善“四项举措”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创建。聚焦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退役军人实现更加稳定就业。依托“三条主线”,精准开发更多特色岗位。紧盯国有和大型民营企业开发更多优质岗位,通过常态化对接呼铁局、中国燃气等大中型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督查专员、行政专员等优质岗位39个。联动人社部门协作开发更多退役军人匹配岗位,促进企业供需匹配。发动社会组织合作开发更多定制岗位,发挥退役军人创业园区、就业创业互助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先后为379名退役军人“量身定制”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建立就业服务“两库”,提升信息化服务质效。截至目前,纳入用工信息库企业236家,岗位9548个,退役军人就业需求信息库273人,需求岗位315个。拓宽“区内+省外”区域协作,创新开展赴外招聘。组织36家本地用工企业2000余个就业岗位,赴赤峰市、通辽市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承办自治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暨创业创新成果展交会,线上线下参加招聘企业176家,提供就业岗位128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165人。

  强化督导,健全“四项机制”推动服务保障工作示范创建。聚焦回应合理关切,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退役军人“关心+关爱+关怀”服务保障机制。建立“督导—通报—检查—评价”服务保障闭环督导机制。出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检查督办评价制度(试行)》和《任务清单》工作要求,对基层服务中心(站)开展检查督办工作,定期通报评价结果,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效果。建立“一中心多站点”分级提升机制,织密三级服务保障协作网。打造以各旗县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主体,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为支点的“一中心多站点”服务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创新服务举措,增加特色服务内容。建立“老兵工作室”扩容发展机制。发挥“老兵服务老兵”的工作优势,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暖心精准个性化服务,全市建成124个“老兵工作室”,197名老兵协助调处矛盾300余起。完善

“一站点一特色”建立机制。强化站点建设的突破性、示范性、创造性属性,广泛借鉴先进地区典型经验,实施特色创建工程,打造出九原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东河区河东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昆都仑区市府东路街道阿1社区等一批退役军人精品服务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