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军区社区不断创新丰富双拥活动内容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军区社区有退役军人1000多人,辖有湖南省军区、省委军民融合办、省民宗委、湖南宾馆等军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近年来,军区社区围绕“军地携手联动、军民连心同创”的工作思路,深化党建引领,丰富双拥内容、打造双拥品牌,凝聚双拥工作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社区氛围。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湖南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单位、湖南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军地携手,深化“双拥”聚合力

  军区社区始终将“双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社区总体规划,形成“姓军为民,固本连心”的社区理念,打造“军字”社区名片。军区社区党委书记徐香是一名退役女兵,在她的带领下,社区“两委”成员定期走访对接省军区、联勤保障部队921医院、省军区幼儿园等辖区单位,融合辖区“先锋共同体”党建资源,把“部队所需”和“地方所能”结合起来,实行军地需求“双清单”制度。

  省军区作为军区社区的强大“支撑”,为军区社区无偿提供3000平米的办公用房,凸显“双拥”聚合能量。军区社区规范性打造精美的活动阵地,将“双拥”情怀融入阵地建设,开辟党史军史展览厅、打造鱼水书院,成立红色基因传习所,拓展宣讲共享之家、兵器模型世界,“科幻色彩”等功能空间,通过“捐赠+众筹”的方式,免费向省军区官兵和辖区居民群众提供2万多册图书借阅,解决了“家门口的阅读难题”,让国防教育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军营,厚植国防观念和爱国拥军情怀。

  社区成立“五老”双拥队伍,聘请老将军黄祖示、老战士张文森、老标兵甘再纯、老书记周洁芳等老同志,通过线下宣讲和线上“录播”的新颖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好家风家训、忠孝文化向辖区的青少年传播。社区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平安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退役军人的硬核力量。军嫂张力凤带头成立军嫂帮帮团,开设亲子育儿课堂,军属们设立“温心军嫂室”“军娃驿站”等特色拥军场所,开设各类讲座30余次。

军民连心,强化“双拥”生命力

  树立典型特色“点”,组织辖区军人军属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举办表彰会,评选出社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先后树立了一批接地气、叫得响的模范典型。举办“赓续光荣传统 矢志奋勇前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集体颁发活动,激发全社会双拥热情。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邀请老兵为辖区党员和群众上主题党课,向身边“鲜活的党史故事”学习。先后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军民共建同心梦”国防知识竞赛,“共话鱼水情 歌颂新时代”与“矢志强军梦”等文艺汇演活动,“芳华迷彩绿”“红色礼赞 同心筑梦”“军地同心节”“老兵故事会”等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微信、电子屏、宣传栏、户外大屏幕等广泛宣传新时期军民团结的生动事迹,拓展“线上+线下”宣传阵地,打造双拥宣传立体矩阵,讲好军区社区“双拥故事”,展示双拥成果。

  拉起服务纵横“线”,积极开展“送政策进军营”“送文化进军营”、走访慰问部队等活动。在春节和“八一”期间,军区社区走访慰问省军区官兵,送去夏季消暑物资、战士健身服装和器材物资等。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主动对接卫生院,在省军区营院内开设“专场”,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收集居民入伍、退役、安置、就业、优抚等全方位数据,通过线下“退役军人服务站”和线上“网格一点通”微信群,助力退役军人办事“全程无忧”。织密“一张网”,常态化走访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开设“茶艺课”“创业培训课”,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服务,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军民同创,提升“双拥”影响力

  深耕“戎装少年”,深化国防教育内涵。融合辖区省军区、省委军民融合办等单位打造“戎装少年”青少年活动品牌,直击军事实践体验营。社区每年组织青少年参加营院“定向越野”,积极开展“军娃小组”“军营开放”“拓展集训”等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20多场,青少年与官兵们面对面接触,近距离感受军营文化,“零距离”接受国防教育,不断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军的“热传递”效应,托起童心强国梦,红色基因代代传。

  聚力“鱼水书院”,激活红色文化传承。打造“鱼水书院”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利用社区党史军史馆、百年党史长文化墙、国防教育长廊进行红色教育、国防教育,打造“家门口的教育基地”,先后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老少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活动,将国防教育知识通过图片、影像、实物、互动等形式多渠道传播。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新成果,以展板、曲屏、户外影院等方式立体展现,社区老兵纷纷化身主播,带领辖区居民群众踏上“红色之旅”,重温热血澎湃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