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深化改革 勇于争先 以更大作为彰显辽宁担当
深化改革 勇于争先 以更大作为彰显辽宁担当
对话人: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国伟
厅长新语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精神,紧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工作目标,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所需、退役军人所盼,以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全力推动辽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国伟(右)在辽宁省大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四服务管理中心调研。 赵 雷 摄
记 者:辽宁是驻军大省、兵员大省,也是退役军人大省。对辽宁退役军人事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您有着怎样的思考?
李国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退役军人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强军兴军事业。我们要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领会改革意图、把准改革方向、谋划推进改革。
第一,我们要聚焦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化改革。一是着眼更好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完善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机制。退役军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着力健全退役军人理论武装、荣誉激励、党员教育、服务管理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育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紧扣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完善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制度机制。退役军人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延伸和重要支撑,必须围绕强军兴军目标,完善双拥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战时伤残移交、烈士褒扬等配套政策,深入推进优抚医院、光荣院、军供站改革发展,助力改革强军事业,形成军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生动局面。三是围绕服务全面振兴发展,完善退役军人作用发挥支持机制。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必须健全激励退役军人投身经济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志愿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优化移交安置制度机制,用好退役军人重要人力人才资源,激励他们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接续奋斗、再立新功。
第二,我们要锚定制约事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深化改革。工作中的堵点卡点难点,就是改革的重点,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靠改革增添内生动力。一是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工作领导机构运行机制,推动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更好发挥,持续巩固军地协同、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合力共为的工作格局。二是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统筹跟进做好“立改废释”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配套保障措施,推动政策在基层真正落地落实。三是必须建强智能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建好用好退役军人综合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联通,重视数据挖掘使用,更好实现数据赋能。
第三,我们要紧盯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改革。服务保障好广大退役军人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让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一是完善就业支持体系。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健全与人社、金融等部门对接机制,用好用足优先招录、教育培训等就业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做好就业创业服务。二是完善抚恤优待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普惠与优待叠加、待遇与贡献匹配、保障与财力适应的抚恤优待制度,持续推动优抚政策从“解困补助型”向“褒扬激励型”转变。三是完善帮扶援助机制。加强与民政、司法、卫健等部门沟通衔接,进一步完善帮扶援助措施,健全主动发现、精准核查困难退役军人机制,探索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和多元参与的帮扶体系,合力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
记 者:红色,是辽宁最鲜亮的底色。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李国伟:辽宁是革命热土,积淀了丰富的红色基因,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连续12年迎回101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英烈精神在辽沈大地赓续传承、历久弥新。近年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扎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持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用心用情用力提高服务保障质效,12个市、4个县(区)被命名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强化思政引领、凝聚团结力量,尊崇尊重氛围日益浓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把退役军人教育管理好的重要要求,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永葆革命军人本色,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一是持续加强教育管理。充分发挥41家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作用,7个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承担国家思想政治工作试点任务,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站+退役军人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全省100个老兵宣讲团持续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退役军人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大力弘扬英烈精神。组织“山河映忠魂”英烈讲解员大赛,编撰完善辽宁省烈士英名录,东北抗联城子山根据地遗址纳入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进一步强化烈士纪念设施规范管理和保护利用,积极争取资金2.22亿元支持9个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如期竣工。
第二,积极融入大局、服务振兴发展,退役军人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始终把退役军人作为宝贵人力人才资源,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激励他们接续奋斗、再立新功。一是提高安置工作质效。健全与服役贡献挂钩、与个人德才匹配的安置机制,大力推行“阳光安置”,用好考试考核、“直通安置”等办法,不断提升精准化安置水平。去年,转业军官92.2%安置到党政机关、参公岗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76.9%安置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实现了退役军人、用人单位和部队“三满意”。二是注重发挥优势特长。积极创造成长成才条件,鼓励支持退役军人成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国防建设的“后备军”、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全省退役军人经营主体达28.1万家,带动10万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7031名“兵支书”、5839支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和4.8万名志愿者、1109名网评员在辽宁全面振兴中当先锋、打头阵。
第三,厚植为民情怀、解决急难愁盼,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坚持待遇保障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关心关爱与教育管理同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务实有力之举保障退役军人权益。一是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健全完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一次性抚恤金省级财政补助机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省财政预算安排1.5亿余元专项资金,推动解决一次性抚恤金发放难题。累计制发优待证152.9万张,规范拓展优待项目700余个,悬挂光荣牌163.2万个,努力让身边的尊崇优待可见可及、更有“含金量”。二是持续优化军休服务。完善逐月领取退役金人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企业军转干部等分类服务管理制度,健全数据核查比对机制,实施军休老旧小区改造,常态化开展功臣荣誉疗养,推动6所军休老年大学建设运行,更好满足军休干部需求。三是加大帮扶援助力度。健全完善帮扶援助机制,用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持续开展“情暖老兵”等活动,投入2150万元,帮扶2.4万余人次。全省建立法律咨询窗口47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510个,及时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服务。四是夯实服务保障基础。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财政保障机制,争取省财政资金830万元补助扶持102个基层站点建设运行。大力推行服务退役军人学习入心、办事省心、服务暖心、维权比心、活动悦心“五心”工作法,着力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累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医院、高校、银行等建立社会化服务站点150余个,为更多退役军人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第四,聚焦向战为战、深化双拥共建,军政军民团结持续巩固。紧扣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紧跟强国强军事业发展进程,积极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一是突出做好拥军支前。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国防需求,健全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省领导带头走访慰问,全省各级走访慰问部队1720余支、现役军人家庭1.03万户,带动掀起双拥工作新热潮。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1亿元,推进光荣院、优抚医院建设发展,不断提升平时服务、战时保障能力。二是深化拥军优属工作。清单化落实《辽宁省关于加强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的实施方案》,2900余名随军家属得到妥善安置,189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统筹开展庆“八一”双拥书画作品展、省双拥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持续深化社会化拥军,498个爱国拥军促进会(联盟)、1300余家企业、近200家社会组织加入社会化拥军行列。三是积极为部队减压卸负。完善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协调推动解决涉军土地划拨置换、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210余项。扎实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省(城)舰共建”等活动,邀请辽宁舰官兵交流见学,激励官兵安心服役、戍边卫国。
记 者:就业是民生之本。辽宁在深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改革方面,特别是在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优化创业生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等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的做法?
李国伟:我们推动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纳入省政府2025年100项重点任务,实施就业促进、创业指导、培训赋能、“三送”进军营、金融支撑、数据筑基、益企搭台、政策直达等“8项行动”。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开展省级“政校企”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带动全省各级培训3000余人,社会反响良好。坚持以服务助就业,高标准做好“送政策法规、送职业规划、送招聘信息”进军营国家试点工作,全省各级举办专场招聘会15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5万余个,5000余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举办第三届省内跨区域创业项目指导交流活动,全省80余名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导师为300余家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指导服务;会同辽宁金融监管局出台“辽宁军创贷”金融扶持政策,首批20余家承办银行推出48款专属产品,帮促退役军人经营主体融资超2亿元。
记 者:对于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辽宁还有哪些新的规划和部署?
李国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服务”,聚力实现“五好”工作目标,高标准做好“十四五”收官、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真抓实干、勇于争先,奋力开创全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落实落细全流程尊崇工作机制,凝聚共促全面振兴强大合力。大力弘扬英烈精神,总结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工作经验,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提质改造,更好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作用。
二是持续增强安置就业质效。着眼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大力推行“阳光安置”,规范实施“直通安置”,拓宽安置渠道,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安置任务。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快筹建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用好“辽宁军创贷”融资平台,鼓励支持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更好发挥优势作用。
三是全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规范拓展社会化拥军,推动组建省级爱国拥军促进会,积极扶持随军家属就业,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激励广大官兵安心服役,助力部队专心练兵、专司打赢。加快推进优抚事业单位项目建设,优化军供站建设布局,充实拥军支前队伍,着力提升平时服务、战时保障能力。
四是稳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用心用情做好“身边优待”,规范拓展优待项目,加强项目统筹,持续为优待证赋能增效。巩固优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行提质增效,深入推广服务退役军人“五心”工作法,高效办理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不断增强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郭佳蓓 特约通讯员 赵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