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来了,穷苦人的天亮了”

口述:陕西西安 赵 英 101岁

整理:罗安明 罗梅明

1924年,我出生在直隶无极县(今河北省无极县)泊头村,童年时期,父亲作为地下党成员被抓,因他不肯说出组织秘密,母亲也被抓走,9岁的我开始流浪,以乞讨为生,后来被迫成为童养媳。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整个华北肆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有一支抗日队伍驻扎在泊头村。乡亲们都自发拥军支前。14岁的我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为战士们做军服。冬天的华北平原寒风刺骨,为了让大家尽快穿上新军服御寒,我们日夜赶工。晚上灯光昏暗,手指无数次被针扎破,我抹去血迹继续缝制。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们多做一件衣裳,战士们就少挨一分冻!我年龄虽小,但积极参加游击队组织的军事训练,还主动加入本村自卫队,站岗“查路条”,常受到队长表扬。

1940年,日军占领了泊头村。我们的队伍被迫转入地下。我自愿担任地下交通员,在敌军的眼皮底下周旋,帮八路军传递消息。1942年,八路军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泊头村。

1944年秋,因战争形势发展需要,我们的队伍在各地征兵,扩充兵员后需要在延安建立军用被服工厂。上级组织问我愿不愿意去延安,话音未落,我就斩钉截铁地说:“愿意!”1944年10月,我在泊头村参军入伍,之后便启程奔赴延安。

当时泊头村的抗日根据地被日军封锁,我们一行五人等天黑了,趁着敌人吃晚饭换岗的空当,躲避着探照灯,相互掩护,快速穿越了封锁线。历经3个月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延安金盆湾,被分配到延安教导二旅。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了被服工厂,带领班组成员日夜赶制军装。1945年,抗日战争迎来了伟大胜利,欢呼声响彻延安。我抚摸着手中崭新的军装泪流满面:“党来了,穷苦人的天亮了!”

之后我又迅速投入新“战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西北财经学校学习会计知识,在甘肃酒泉的戈壁荒滩驻守,在新疆乌鲁木齐的边塞驻扎……无论身处何处、肩担何职,我心中的信念不变:永远跟党走!学好本事,报效祖国!解放战争结束后,国家建设百废待兴。1953年12月,我响应号召,转业到陕西省西安市供电系统工作,投身火热的地方建设。

如今,我已经101岁了,依然喜欢戴着老花镜纳鞋垫。当年中国共产党的队伍穿着我们做的鞋,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现在希望我的孩子们垫着我做的鞋垫继续跟着共产党走,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