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咖啡匠人”

我对战友说:

做咖啡本身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的专注。同样的豆子,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做出来,风味可能大有不同,关键就在于是否用心。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杯,客人自然能感受到那份诚意。只要用心,总能在平凡的坚持里取得不凡的成绩。

上海市黄浦区绍兴路33号无限∞吧·音爆咖啡(以下简称“音爆咖啡”)门前,店主张永刚坐在露营椅上,不时和熟悉的街坊打着招呼。这家社区咖啡店悄然融入这条充满历史与文艺气息的街巷,在海派烟火气中,讲述着一位退役军人的新故事。

怀揣赤诚之心

张永刚与军营的缘分深植于家庭。他的爷爷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父亲因腿伤未能入伍,但参军梦在子女身上先后实现——张永刚的姐姐先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后又考入军校深造;张永刚从小练习摔跤,没想到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选拔时被部队看中,于是2006年11月,他怀揣报国志告别赛场,走进军营。

在新兵连训练期间,张永刚就展现出了过硬的军事素质。下连后,他成为一名守卫边疆的战士。他所在的部队肩负处突重任,训练严苛,战友之间的“较量”也十分激烈。在一次时长3分钟的双杠臂屈伸比赛中,张永刚以2个之差屈居第二名。这个结果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利用每次饭前间隙默默加练。汗水浸透衣衫,他的成绩从91个增加到99个,牢牢锁定了第一名。这份永不服输的劲头,使他脱颖而出,被选拔为全国军事教员,辗转各地传授最新的训练与作战技术。

2008年,张永刚被选派至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学习急救等医疗技术。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投入紧张的伤员转运与救治工作。因全力救灾,他原计划当年6月结束的学习任务延长至12月。其间,一位92岁高龄、腿部重伤的老人在医护人员精心救治下重新站立行走的情景,让他切身感受到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更加坚定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

2009年,张永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然而,在一次执行处突任务时,他不幸负伤,身体条件不再适合留在作战部队。带着遗憾和不舍,他于2011年退役。虽然离开军营,但军人的本色与担当已深深融入他的生命。

成为“咖啡匠人”

“离开军营后,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那阵子,我经常和朋友一起喝喝咖啡、嘎嘎讪胡(上海方言,意为闲聊),开始对咖啡产生兴趣。”部队里养成的习惯,催动着张永刚要么不做,要做就钻透、做好。他开始出入不同咖啡店,品尝、观察、比较各种风味的咖啡,然后又从网上寻找配方尝试,但总觉得成品离理想味道有差距。于是,他报名了一家专业咖啡培训机构的课程,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最终考取了高级咖啡师职业资格证书。

2020年,凝聚着张永刚心血与梦想的音爆咖啡,在绍兴路落地生根。

谈及店名由来,张永刚眼中流露出军人特有的神采,“有次观看空军战斗机表演,‘音爆’瞬间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和气浪画面特别震撼,让我感受到国家之强大,重温军人之自豪。”对他而言,“音爆”不仅是物理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内核——瞬间爆发的能量与持续的影响力,与他的人生经历高度契合。于是,“音爆”成为小店的名字,也成为他新身份的注脚。

军旅生涯锻造的专注与严谨,让张永刚尤为关注咖啡的品质。创业初期,他发现采购的咖啡豆成品品质时有波动,影响着出品的稳定性。为了从源头把控品质,他虚心向资深从业者请教,从挑选生豆产地、品种,到学习烘焙技术、控制火候,他都坚持亲力亲为。店内广受欢迎的招牌饮品开心果拿铁,正是他反复调试几十次的心血结晶。靠着对每个细节不厌其烦的打磨,张永刚在咖啡烘焙的世界里逐渐扎下根来。

打造温暖地标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张永刚坦言,初入行业,他也遇到过不少困难。幸运的是,黄浦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黄浦区人社局、黄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瑞金二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等推出的细致入微的创业扶持政策,为他提供了坚实后盾。“从店铺注册落户、办理卫生许可证,到吧台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每一步都得到了相关部门手把手的指导,店铺也因此顺利实现合规运营。”张永刚对此充满感激。

上海的咖啡市场竞争激烈,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压缩着从业者的利润空间。近几年,线下实体店纷纷退场。面对困境,张永刚作出了一个艰难却坚定的决定:婉拒朋友的投资提议,关停同期经营的其他8家门店,只保留了绍兴路上的这家社区店。依靠积蓄和熟客的支持,他守住了这片“阵地”。“这家店是我的起点,承载着我对咖啡的所有热爱与理想,更重要的是,它维系着我与这片社区、与邻里街坊之间最珍贵的情谊。”张永刚的话语中透着执着。

这份情谊,源于真诚的付出与融入。服役时,他曾与警犬并肩作战,亲历过无言战友的牺牲。这份特殊的情感,让他对生命格外珍视,对社区里的流浪猫狗也充满善意。他甚至主动将咖啡店的开门密码告诉清晨遛狗的邻居们,方便他们在店铺未营业时自助进店歇脚,或给宠物添水。

作为党员和社区志愿者,张永刚还定期收集咖啡渣,处理后制成天然除湿除味包,赠送给周边居民;他将咖啡店打造为“新业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品……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传递着浓浓的社区温情,恰好契合了黄浦区积极倡导的“咖啡+公益”理念。社区也以温暖回馈着这份善意。一位社区插画师被店里的氛围感染,提笔将店门口的白墙变成了一幅动物主题墙绘,为小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和文化韵味。这样的“双向奔赴”,让音爆咖啡超越了单纯的商业空间,成为绍兴路上一处承载着人情味与社区记忆的温暖地标。

或许,正如“音爆”一词所蕴含的深意——最震撼的力量往往蕴藏在那份看似平凡却日复一日的坚持之中。在绍兴路的烟火深处,张永刚用精心制作的咖啡,诠释着军人本色在新时代的另一种闪光。

文/宋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