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倾心倾情倾力 服务军创企业发展
一线手记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是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然而,在调研中我发现,退役军人面临不少现实困难: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创业资源和社会经验。如何更好地服务军创企业发展?必须聚合资源,形成合力。
在一次走访中,退役军人张钟音对我说:“5年军旅生涯历练了我的韧劲,我能吃苦、敢打拼。可退役后才发现,自己掌握的技能过于单一。想创业,却缺平台、缺方向,更怕跟不上市场的节奏,这让我一度感到非常迷茫。”这并非个案。走访了许多退役后面临就业难题的老兵后,我发现他们普遍面临“三缺两难”困境:缺专业技能、缺创业经验、缺资源对接,同时存在政策理解难、市场融入难的问题。
通过研究探讨,我们达成共识:打造一个既能一站式解决政策、技能、资源问题,又真正“懂老兵、知军情、解军忧”的退役军人专属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于是,我们引入融通地产(云南)有限责任公司的军产资源,按照国家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标准,在盘龙区鼓楼街道融通中心建设了面积为1.03万平方米的昆明军创园,并于2024年3月开园运行。
园区建成投用后,我们通过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制定一套运营管理制度、构建一套运营体系、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落实一揽子惠军举措等工作,以“扶持一批、壮大一批、带动一批”的思路,吸引一批批军创企业落地园区“抱团”发展。
随着园区运营步入正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紧贴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需求,为其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服务?我们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以适应退役军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由各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对接园区企业,协助园区梳理出102条具体服务事项,明确办理时限,建立满意度反馈机制。例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我们积极对接各大银行和多家投资机构,开展投融资路演直通车活动;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务风险,我们邀请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咨询和定制方案服务;我们还建立了“一人一企一档”的管家式服务机制,定期跟踪重点项目进展,特别是对成长性强、创新力足、发展前景好的团队和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当然,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聚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积极整合政府的行政资源、高校的教育资源、企业的社会资源、平台的创新资源和银行的金融资源,我们构建起“一颗军创种子众人施肥、一个军创团队万家帮扶、一个军创项目多点培育”的服务格局,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坚实支撑。
如今,昆明市退役军人创办经营主体11695个,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活动537场次,参与者超过35.87万人次。随着服务体系持续升级,在昆明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上,越来越多军创企业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系云南省昆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