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中送炭”到无“后顾之忧”
在王海峰心中,陕西省延安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是温暖的“第二个家”。
1983年,王海峰参军入伍,曾跟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老山战士。然而,守猫耳洞的艰苦岁月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导致他患上肝病综合征。1988年退役后,他根据政策被分配到延安百货大楼工作。2007年,王海峰下岗,此后多年靠每月882元的生活补助维持生计。
2019年,王海峰病情加重,多次住院,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其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刚成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宝塔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回忆起初次求助,王海峰坦言,“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并收下了材料,但说实话,我当时没敢抱太大希望。”
宝塔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接到材料后,第一时间联系王海峰所在的凤凰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迅速核实情况,精准研判帮扶路径,采取“医疗援助+就业帮扶+常态跟进”的组合措施,解决王海峰的急难愁盼。不到一年时间,市、县(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动,成功为王海峰申请到省、市、县(区)三级关爱基金共计2.6万元,并协调民政部门将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有效减轻了他的医疗负担。
2025年初,王海峰因经济困难,养老保险出现断缴。他再次来到宝塔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求助。中心主任赵金河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1万元,为王海峰垫付了养老保险费用。同时,中心积极发挥延安市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将王海峰推荐到一家军创企业工作,使他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再有一年多就能领养老金了!”王海峰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从最初的解“一时之忧”到如今的无“后顾之忧”,王海峰成为延安市退役军人困难帮扶工作实现精准化、长效化的见证人。近年来,延安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深入践行“六心”服务理念——政策宣讲润兵心、健康服务暖兵心、就业扶持安兵心、关爱帮扶慰兵心、权益维护守兵心、志愿服务献兵心,致力于让每一名退役军人感受到实打实的尊崇与优待。截至目前,延安市已常态化联系走访退役军人7467人次,解决困难问题617个,发放慰问金111.4万元、退役军人关爱基金63万余元。延安市还将每年8月定为“退役军人健康服务月”,联合延安市各级卫生机构深入基层,开展“关爱老兵”义诊活动。健康服务示范单位免费为全市退役军人提供建档立卡、线上诊疗等优质服务,惠及退役军人及家属8500余人次。在延安,“六心”服务正为退役军人编织起一张尊崇优待的温暖网络。
文/赵永峰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