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上空升起“永飞” 无人机
我对战友说:
我人生中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参军入伍,如今在新的“哨位”上,我将始终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有更多战友、无人机爱好者和创业者加入这个行业,进一步让低空经济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让广大百姓真正因此受益。
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的一处农田,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正载着农药往来穿梭。退役军人侯永飞站在田埂上操控着遥控器,很快便完成了10亩地的喷洒作业。退役后,侯永飞带着属于他的“战斗机”飞遍三晋大地,带领团队成为百姓口中“背着飞机跑的飞防队”。
从“高原卫士”到“空中卫士”
2001年,19岁的侯永飞应征入伍,奔赴青藏高原。他驻守的唐古拉山兵站海拔4860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兵站。极端环境和高强度训练锻造了侯永飞钢铁般的意志,5年军旅生涯,他曾在原总后勤部的阅兵中亮相3次,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标兵。
脱下戎装后,侯永飞将目光投向广阔的蓝天,与无人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潜心深耕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等多个领域开辟应用新天地。“作为一种机动灵活的服务设备,无人机有很大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这位曾与高原风雪博弈的老兵坚信,无人机不仅是科技装备,更是护航民生的“空中卫士”。
“我从小就看着父母和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耕作,大家去田里总要背着几十斤重的农药桶,我想为此做些什么改变。”谈及创业初衷,侯永飞眼前浮现的是父辈被繁重农活压弯的腰。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对于无人机这种新生事物,习惯了传统农耕方式的村民一时无法接受,并不相信无人机可以替代人工作业。”但侯永飞并没有放弃,他开始走村入户宣传推广无人机植保,还免费为愿意参与试验的村民进行植保作业,但仍旧质疑声不断。
转机出现在2017年。在推广工作接连受挫时,一位村民主动找到侯永飞,希望尝试用无人机除草和喷洒农药。“40多亩地,5台无人机只用4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的除草和农药喷洒任务。如果换成人工,即便两个庄稼汉一起劳作,少说也得干半个月……”这次尝试,让村民开始改变对无人机的偏见。随着认可增多,侯永飞的事业慢慢步入正轨。
让无人机飞向广阔天空
2019年,侯永飞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积极投身创业大潮,带领6位战友合伙创业。
购入一批植保专业无人机后,侯永飞带领公司团队承接起越来越多的植保任务。在大同市,他调度10余架大型植保无人机,奋战7个昼夜,高质高效完成7万余亩黄花菜基地的施药作业,助力当地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顺利推进,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在晋中市榆次区的北田镇与张庆乡,团队成员带着20余架无人机,完成15万余亩农田的玉米贪夜蛾病虫害防治工作,受益群众达7万人……一串串数字见证着团队的成长,一次次实践也为大家积累着来自人民群众的信任。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侯永飞深谙此道。他联合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推动无人机载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最大载荷超500公斤。与此同时,侯永飞的公司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申请一项森林防火智慧平台发明专利,后又成功申报无人机驾驶员和装调检修工职业技能等级省级认定机构,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拥有1—5级无人机驾驶员和装调检修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的机构。
组织森林防火演习、研发高空坠物巡检技术、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侯永飞始终不忘在部队习得的拼搏精神,将目光聚焦民生,让无人机不断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在不同场合发挥应有的作用。
低空经济“飞”起来
2019年12月,侯永飞的公司作为发起单位注册并成立山西省无人机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协会自成立之初就把引领行业前行、积极服务社会、助力经济发展作为宗旨。”担任协会会长以来,侯永飞带领70余家会员单位不断探索无人机行业的应用新场景。
侯永飞不仅带领协会专家组协助省人社厅修订行业细则1000余条和省定技术标准3个,还牵头深入企业基层调研,并配合国安、民航、公安等部门完善无人机管理相关制度规范。这些制度规范既搭建起法治框架,有效遏制了无人机“黑飞”现象,又为创新企业留出了试飞空间,让产业在有序中蓬勃发展。
“不能让战友们脱下军装就失去方向。”侯永飞的军人情怀助推了退役军人无人机培训基地的诞生。基地建成后,他不断增开培训课程,尽最大可能提升退役军人的技能。目前,基地培养出的1200名退役军人持证飞手正以新身份在新岗位上作出新贡献。
今年初,作为山西省政协委员的侯永飞认识到无人机技术在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价值,提出构建“政策赋能+技术创新+场景拓展”生态链的提案:借助山西获批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的契机,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无人机物流、航空救援等项目;推动“低空+文旅”“低空+智慧城市”跨界融合。此外,他对发展路径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即2025年完成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2027年建成覆盖晋北—晋中—晋南区域的低空飞行网络,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唐古拉山到太行山脉,从雪域高原到广袤低空,侯永飞用20余年时间执着追寻着关于无人机的梦想。正如公司的名字“砺剑航空”一样,他也正带着团队成员满怀憧憬,努力在三晋大地描绘低空经济的壮美画卷。
文/梁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