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星”到“聚焦”
我对战友说:
我今年25岁,是一名创业“新兵”。一路走来,遇到过挫折,也有过迷茫的时刻,但我从未放弃。作为退役军人,在创业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战斗姿态,冲锋在前。战友们,无论在哪个“战场”,我们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奇迹。
“故事比风景更能打动人心。”在重庆黔江,阿蓬江畔的清风吹进古老的吊脚楼,游客们跟随退役军人安宇的脚步走在濯水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民族文化的魅力。2021年退役返乡后,安宇投身文旅行业,开办照相馆,设计制作明信片、冰箱贴、印章等文创产品,通过光影与色彩讲述濯水古镇的故事。
“战场可以转移,冲锋永不停歇”
“男儿当手握钢枪,保家卫国。”安宇生在军人家庭,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他从小就对绿色军营心生向往。2019年,刚读完大一的他应征入伍,进入陆军某部服役。
从武陵山区走出来的安宇,不怕苦、不服输,参加体能训练时,他冲锋在前;学习技术时,他善于思考,肯钻研。因表现优异,2021年初,安宇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服役期间,安宇结识了入伍前就读于贵州大学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战友段明林。训练之余,在段明林的影响下,安宇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在段明林的指导下,安宇迅速掌握了摄影技巧,在连队负责宣传工作。
白天,安宇拿着相机,用镜头捕捉战友们奔跑、俯卧、格斗的每个精彩瞬间;夜晚,他悉心整理照片,用文字记录军旅故事。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两年军旅生涯给了安宇强健的体魄和不服输的韧劲儿。
2021年,安宇退役复学。完成学业后,他和战友一起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开了一家餐饮店,烟火气里,他们怀揣创业梦,憧憬着美好未来。
然而,因管理不善,开业不久餐饮店就倒闭了。关店的那个晚上,安宇想起在新兵连时排长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越是不容易,越要去努力,去寻求更多可能。战场可以转移,冲锋永不停歇。”
“按快门和打枪一样,要稳,更要准”
2022年底,安宇回到黔江区中塘镇,用贷款开起了一家“老兵超市”。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并提供配送服务,长期帮助村民销售茶叶、腊肉等特色农产品,安宇的“老兵超市”生意越来越好。
“战场”转换了,安宇对摄影的热爱却从未减退。2023年,哥哥介绍他到濯水古镇的一家旅拍照相馆兼职。穿梭于古镇街巷,看着身穿土家族、苗族服饰的游客美丽的笑容,为他们记录下每一个幸福瞬间,安宇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走遍古镇的每一条街巷,拍风景、拍游客,每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艺术创作,数百次构图、调色、打光……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精进,安宇决定自己开一家旅拍照相馆。
照相馆开业当天,安宇在店铺招牌上钉了一枚弹壳,他说:“按快门和打枪一样,要稳,更要准。”
“让静止的照片变成流动的文化符号”
随着古镇旅游经济的日渐繁荣,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拍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安宇的照相馆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主要是因为他的“铁粉”——因拍摄技术高,诚信经营,安宇和不少顾客成了朋友。
“土家族为什么要将白虎作为图腾?”“这块刻着‘天理良心’的石碑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拍摄过程中,一些游客会向安宇提问。他时刻提醒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不仅要提升技术,还要涵养文化。
白虎广场、万天宫、风雨廊桥、樊家大院、红军渡口……安宇的相机包里装着不少风景照,每张照片背后,他都写下了解说词。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窗花,他也会认真查询相关文化内涵——圆孔是铜钱,云纹祈平安。
“如何让静止的照片变成流动的文化符号?”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宇结识了一位来自渝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老师,二人在探讨民族文化时,碰撞出思想火花。由此,安宇试着把自己拍摄的风景照制作成明信片,将风雨廊桥和苗族银饰的照片印在冰箱贴上,把古镇景点“串珠成链”,设计成地图、画册。他还在风雨廊桥租了一个摊位,售卖文创产品。在旅游旺季,摊位日均销售额达3000元。
西兰卡普纹样的书签,激光复刻的“虎钮錞于”,每一件精雕细琢的文创产品,都讲述着濯水古镇的故事。旧木桌上,铺满了土陶杯坯和照片;行程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十个古镇的考察笔记……创业路上,安宇从未停下脚步。
当晨光照进窗棂,在电脑前熬了一个通宵的安宇打开吊脚楼的木门,到街边吃一碗绿豆粉,让疲惫的筋骨活络开来。他说:“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有信心走稳、走好每一步。”
特约通讯员 周艳红 通讯员 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