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抚州双拥“金字招牌 ”——对话中共抚州市委书记范小林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新丰桥。

拥:新时代中国双拥

范:范小林

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请问抚州市是如何抓好双拥工作传承创新的? 

范:一是创新政策。在全省率先推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以上退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帮助150名退役军人子女解决入托入学难题。在全市推进为重点优抚对象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抚惠保”,推出全国退役军人在中心城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设立“关爱烈属专项基金”,获得军人军属广泛赞誉。

二是创新活动。打造“一月一主题”活动品牌和“一县一品”双拥精品项目,组建退役军人网约车“红星车队”,建设军人“全生命周期”荣誉体系,打造功臣墙,激励现役军人建功立业。开展“战士走天涯、才乡拥军情”军地“城连共建”活动,发动60余家单位与部队共建,为部队官兵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创新载体。推出抚州特色才乡拥军包,开通公交“拥军专线”,打造抚州“优军码”信息服务平台。在抚州双拥工作的传承创新中,涌现出“英雄航天员”邓清明,党的二十大代表万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陈松等一批优秀现役军人,全市广大适龄青年参军热情高涨。

拥:抚州市在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范: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过问、亲自负责,每逢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各级党政班子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军休老干部和重点优抚对象,带头参加烈士纪念日公祭、军事日等活动,树立拥军崇军的鲜明导向。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规格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小组,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做到“五纳入五统一”:把支持国防建设和部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谋划;把搞好部队建设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组织;把双拥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统一领导;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统一实施;把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保障。每年“八一”前后,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八一”座谈会,着力解决双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级各部门思想同向、行动同步。

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新时代双拥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党委议军会议、党管武装工作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军地需求“双清单”等制度,成立拥军支前队伍,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强化军供保障,构建“党政强力推进、部门带头示范、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双拥工作制度化建设、规范化开展、常态化运行。

凝聚社会力量。成立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开展“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活动,拥军门店和拥军一条街成为社会化拥军工作的亮点窗口。动员536家企业加入拥军大联盟,形成国营3A级以上景区免门票,影院观影、医院体检打折,教育、金融、通信享专属,酒店、商超、家装、食品享优惠的“一免、二折、三专属、四优惠”尊崇优待体系,让优抚对象的获得感更足、尊崇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拥:抚州市在退役军人安置、抚恤优待政策落实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范:抚州始终把让现役军人安心、让退役军人放心作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落实抚恤优待政策、提升安置质量、服务就业创业等民生实事入手,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抚恤优待更加暖心。2020年以来,为全市1.9万余名优抚对象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抚恤补助和生活补助8亿余元。圆满完成伤残军人伤残抚恤关系落户201人、审核评调残材料114份、审核带病回乡退役军人材料375份。成立市关爱退役军人促进会,募集帮扶资金300余万元,设立关爱烈属基金200万元,帮扶各类优抚对象2000余人。

接收安置更加顺心。严格落实阳光安置工作要求,2020年以来,全市共接收转业军官109名,全部安置在公务员岗位;共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654名,除14名自愿选择在驻抚央企工作外,其余640名均安置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服务就业创业更加用心。立足为退役军人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组织全市3613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适应性培训,3779人参加“再启航”线上学习。组建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吸纳60家军创企业、120人入会。打造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园3家,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指引、技术培训、合作交流、就业岗位等多方面优质服务。先后组织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60场,帮助6300名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拥:抚州市双拥氛围越来越浓厚,尊崇军人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范: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双拥工作力度,特别是2020年首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引导社会各界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国防教育走深走实。依托各级烈士纪念设施和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1500场,参与人次超30万。每年秋季开学季,在各大高校和中小学校开展军训、国防教育第一课等特色活动。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打造“校园军梦团”,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大学生征兵任务,入伍率位列全省高校前三,成为部队兵员的“源头活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阵地宣传有声有色。打造市实验学校国防教育与双拥文化长廊、抚州尊崇广场等双拥宣传阵地,全市现有各类双拥主题公园、双拥文化广场、双拥街20处。在市级主流媒体平台开设“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书记话双拥”专题专栏,刊登双拥有关报道1000篇。

红色传承入脑入心。编辑出版《抚州抗日英烈录》《十六根红飘带》《永不褪色的战旗》等一批红色书籍,深入挖掘抚州红色文化资源。组建烈属红色文化宣讲团、抚州英烈故事报告团、老兵宣讲团,深入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开展红色文化宣讲400场,受众20万人。开展“替烈士寻亲”“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关爱英烈后代”等系列活动,让英雄故事广为流传,让烈士家属备受尊崇。

拥:下一步,抚州市将如何传承发扬光荣传统,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范: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擦亮抚州双拥“金字招牌”。

在解决官兵急难愁盼问题上出实招。持续提升安置质量,加大就业创业引导帮扶力度。持续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及各类军属关心关爱工作,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持续做好军人子女入托入学等教育优待工作,让广大现役军人安心、舒心、放心。

在推动社会化拥军上下实功。深入推进“满怀尊崇讲忠诚、千行百业共拥军”“城连共建”等活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拥军、参与拥军,推动全社会共同拥军的氛围更加浓厚。

在强化军供保障上见实效。依托新建成的抚州军供大楼和物资储备库,加强军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军供保障演练,精准对接部队训练需求,全面提升军供保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