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抵万金
口述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街道天胜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樊晨
整理 通讯员 崔释远
“往昔或许懵懂,常惹您忧心烦闷,或许任性,屡让您操劳牵挂。然儿深知您,乃世间最爱我之人,母亲,儿已长大,定当勤勉向学,以知识回馈社会与您的深恩。”在前不久举办的“红色家书长廊”家书诵读会上,李京诵读起来自儿子张光的家书,字句之间,皆是感动。张光读中学时,母亲李京常写家书给他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红色精神以这样的形式传递,报效家国的种子也因此在张光心中生根,激励着他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并继续以家书为纽带延续母子间的温情。
近几年,我们以社区为阵地,一直在探索挖掘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的可能性,先后建设“红色示范带”“红色广场”“朝阳和谐大院”“天胜红色影院”“红色家书长廊”等红色场所9处。其中,“红色家书长廊”是通过精选赵一曼、陈觉等革命烈士的家书,将其制作成展板,并在文庙广场进行集中展出的区域。家书诵读会则是在此基础上举办的延展性活动。每到周末,社区内以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为主的居民便会来到活动室,围坐在一起,或是讲述革命英烈先进事迹,或是诵读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家人的书信,通过这样的分享凝聚爱国情怀、展现家风文化。如今,“红色家书”项目也成为天胜社区的重要党建服务项目。
一条长廊、几次诵读会能够影响的人仍是少数。为了让红色文化渗透进更多人的心田,我们与社区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商讨,决定把家书背后的故事编排成情景剧,让红色故事走进校园。经过两个月的编排,以革命烈士赵一曼的家书为蓝本的情景剧顺利进行展演,引导着近5000名群众与学生一同回溯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此外,我们先后组建了“红色小小讲解员队伍”“五老红色宣讲团”“退役军人宣讲团”,带领大家走进社区、校园宣讲红色故事,不断丰富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探索“红色教育工程”的深刻内涵与广阔外延。
随着各项活动取得热烈反响,我们的工作逐渐取得成效。一位叫马友联的老先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近80岁的他几乎每场活动都会来做志愿者。“这些家书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是先辈用热血与生命谱写的篇章,绝不能被遗忘。这些活动能让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铭记先辈的付出,我也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尽管脚步蹒跚,但马老的语气坚定。他的话,激励着我继续推动红色教育的信心与决心。
作为基层退役军人工作者,我深知身上的责任。从提供物质层面的帮助,到打造精神层面的文化交流阵地,我不断感悟着从事退役军人工作的意义。设置书画室、技能小屋等多功能区,举办中国象棋邀请赛、“品百家美食”重温激情岁月百家宴、中秋游园会暨古诗词大赛等文化活动……带着对老兵的尊崇,我将用心用爱用情用力,尽己所能让他们的脸上洋溢出更多笑容,让红色精神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