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兵王”到“菌王”

我对战友说:

退役后,我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创业路上,是从军经历给了我无所畏惧的勇毅。战友们,返乡创业是一个新起点,希望我们都能把军人的好作风带到工作和生活中,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将“橄榄绿”的精神带回家乡!

走进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高坪宫村的菌菇基地,上百个大棚连成一片,一节节菌棒整齐有序地排列在铁架上,在乳白色的菌棒上,一簇簇秀珍菇探出“小脑袋”,鲜嫩诱人。农户们有的在采摘,有的在分拣,还有的在堆放菌棒,大棚里一片繁忙景象。从贫穷落后到依靠菌菇产业增收致富,高坪宫村的改变离不开返乡创业的退役军人张涛。

创业“新兵”

1995年,张涛应征入伍,服役于某边防部队。“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部队驻地高寒缺氧、条件艰苦,但恶劣的气候并未动摇张涛为国戍边的决心。走出大山的他在部队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入伍第二年便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随后,担任班长的张涛带领战士们在军事大比武中获得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兵王”。

“我的很多好习惯都是当兵时养成的。”回想服役时的经历,张涛心怀感激。在他看来,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务实的作风,为他后来的成功创业奠定了基础。

1998年冬季,刚刚退役返乡的张涛得知亲戚过完年就要南下务工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贫穷落后,当时很多人选择外出谋生,无法与家人团圆。这深深刺痛了张涛的心,他暗暗下定决心:“我必须努力,要让乡亲们过上家家团圆的好日子!”

从那开始,张涛走上了创业路。开餐馆、与人合伙经营建材生意……短短几年间,张涛“转战”了几个行业。2013年夏天,张涛到九寨沟考察,当地价格不菲的野生羊肚菌吸引了他的目光。“我当即决定在家乡种植羊肚菌,和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小蘑菇,大产业

从九寨沟回到高坪宫村后,张涛开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他走访农业专家学习菌类种植技术,到各地进行市场调研,心怀一腔热血,却在创业初期遇到了最大的难题。

原来,在将固体菌种转化成液体菌种的过程中,由于对新设备不够了解,张涛种出的羊肚菌质量不达标。经历了十几次试种的失败后,他慢慢悟出了创业成功的“真谛”。张涛和团队成员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迎来曙光。”

羊肚菌试种成功后,张涛着手准备建基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他决心走“产、销、研”一体化的路子,带领乡亲们将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

2015年,张涛在家乡承包了100亩土地,开始种植羊肚菌,小试牛刀后,当年基地年产值达到200余万元。由于传统大棚的种植模式受天气、环境、季节等因素影响,不可控性较强,2017年,张涛四处筹措4000余万元资金,带领团队打造了一个“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

“有了生产线,一年四季都可以种食用菌。现在,产业园的食用菌年产量可达5000余吨,年产值达3500余万元。”张涛介绍,产业园有两条食用菌生产线和51个气调库,每个库房都安装了自动化设备,用来实时调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确保产品质量过关。

随着菌汤包、蘑菇酱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张涛成了家喻户晓的“菌王”。

故土情深

“企业发展壮大了,我想为乡亲们多做点实事。”张涛始终没有忘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张涛通过股权量化、产业扶持等多种方式,带动6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食用菌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当地农户所获分红达400余万元。“我希望乡亲们能在家门口就业,这样,他们就能照顾好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在张涛的努力下,高坪宫村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来到羊肚菌种植基地工作后,村民青全华的年收入达5万余元。“我们的日子能越过越好,多亏了涛娃子!”朴实的话语传递出父老乡亲对这位老兵的感激之情。

与此同时,张涛投资50余万元,先后为高坪宫村修通了6条“便民路”。他还帮助大柏山村村民建起食用菌生产基地、秀珍菇种植基地,该村51户村民通过产销食用菌增收致富。

在张涛的努力下,他创办的企业先后获得“第四届四川省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贡献奖”“南充市带贫益贫模范新型经营主体”等20余项荣誉,他本人也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青春,才能让自己人生底色更加绚丽。”对张涛而言,自己在当兵时许下的诺言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他坚信,通过发展产业,乡亲们一定会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