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社区里的 “大家长”
文/刘成荣 顾丽丽 通讯员 宋丽娟
“要让住户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华润有巢公寓社区(马桥AI店)见到退役军人李建军时,他正思考着如何在春节前为社区住户营造更温馨的氛围。
2023年以来,上海积极探索建立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用人单位共享租赁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为保障城市建设运行和服务市民生活的一线人员提供一个温暖的家。闵行区首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便位于“有巢”。李建军是这里的党支部第一书记。
踏上新的征程
2007年12月,李建军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与保家卫国的使命感,投身火热军营。回想起走进军营的那一刻,青涩的他满怀热忱。3个月的新兵连生活无比辛苦却又意义非凡。站军姿、练队列、训战术、学射击……训练场上的日子令人记忆犹新,也正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规矩意识和服从意识深深扎根于李建军心中。
由于所在部队是临汾旅摩步营,结束新兵连训练的他前往司训大队学习开车,在担任驾驶员的同时负责运输装备和物资。
那时,李建军和战友们常年在野外,去安徽执行任务、在江苏连云港海训、到江苏盐城打靶,一年在营区最多待一两个月。靠着强大的执行力和安全第一的理念,大家一次次顺利完成任务。
夹杂着苦与乐的日子倏忽而过。2009年12月,李建军离开部队,带着两年军营经历给予的坚毅和赤诚踏上新的征程。愈发强烈的对家乡的眷恋,最终指引着他回到闵行区马桥镇。在银康苑居委会工作、到闵行区委宣传部(闵行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挂职、前往马桥镇文明办任职——李建军将在军营里习得的优良作风融入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2023年10月,李建军来到华润有巢公寓社区(马桥AI店),担任“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党支部第一书记。
此前在银康苑居委会的4年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但与银康苑这类动迁房小区不同,“有巢”是住户平均年龄32岁的新型租赁社区,人员流动性很大。如何与年轻人打交道,成了李建军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李建军的办公室位于社区“大堂”,旁边就是健身房、儿童游乐区、图书角等公共设施区域。刚开始,他就爱在这些区域闲逛,遇到住户就上前聊两句,唠家常、说工作,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厚着脸皮”。一段时间下来,他靠着这个办法和不少人加上微信,成了朋友。
“我晚上下班经常找不到充电桩,能不能多加几个?”“小区门口没有车到地铁站,能不能增设公交线路?”通过聊天,李建军了解了不少住户的需求。他将这些意见一一收集,向有关部门反映,还积极参与具体落实的过程。最终,社区的充电桩增加了,连接起社区和地铁5号线北桥站的881路公交车也开到了社区门口。
住户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随着社区设施不断完善、住户需求得到满足,李建军和大家的相处越发融洽。为了进一步满足住户需求,在李建军的带领下,居委会筹备组牵头设立了“有巢YI家”议事空间,组织住户就社区建设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在社区配套9号楼方案设计之初,李建军就空间功能划分向住户们征集意见。经过几轮议事会与问卷调查,他发现不少人对原方案里的录音室并不感兴趣,而且年轻人提出原有健身房不够用。结合大家的意见,方案最终得到修改,录音室变健身房,集社区卫生服务站、咖啡吧、烘焙室、儿童活动区等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楼即将开门迎客。
一年多的时间,李建军慢慢融入社区,与住户们打成一片。在这个过程中,他坚信的不过一句——“社区治理,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建设一个家
住户参与社区治理,才会真正有家的感觉。
在“有巢”办理入住时,每个人都需要填写信息登记表。李建军对这张表动起了“小心思”,除了常规的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他还在上面增加了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是否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等内容。
一些潜在的“社区达人”就这样被“挖”了出来。如今,住户李祖亿成为书法班的老师、“宝妈”刘婷婷经常组织举办各类亲子活动、住户余玓瓅通过直播让更多人感受社区的美好……这些“达人”的带动让互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更让社区从简单的居住空间变成了充满活力、温暖互助的大家庭。
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到挖掘“社区达人”赋能社区治理、建立议事空间倾听住户声音、举办各类活动丰富住户业余生活……李建军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为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着良好的居住环境与服务,而他也对社区住户的情况愈发知根知底。
在外人看来,社区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李建军深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绝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之前我们办活动,没多少人参与,很尴尬。”李建军回忆,有次自己将活动定在了周六上午10:00,但直到10:30,现场人员还是寥寥无几。事后和同事复盘,他才意识到年轻人工作日上班累,周末早上起不来。于是他吸取教训,将后来的活动都安排在周末下午或晚上。
对李建军来说,工作和生活早已融为一体。每到周末,他喜欢带着小儿子来社区参加活动。当看着调皮的孩子跑到位于5号楼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时,他会对孩子说:“这是给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叔叔阿姨们住的。”接着会告诉孩子哪些人是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以及这里为什么会给他们建设一个家。
我对战友说:
在租赁社区里做党建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抄”,很多事情只能边做边看边调整。遇到困难时,在部队学习到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就像一盏明灯,告诉我“办法总比困难多,做就是了”。我相信,只要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就能服务好每一位住户,就能让大家以后回想起来,感觉“有巢”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