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从服务“一阵子”到保障“一辈子”

“退役回到地方,能继续发挥服役时的长处,我觉得很庆幸。现在被安置到新的工作岗位,我非常满意。”前不久,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回访安置对象李鸣和其接收单位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时,得到了双方均满意的回复。

李鸣曾在空军某部服役12年,服役时从事航空机械维修工作,锤炼出过硬的维修本领。2024年,退役后的他面临安置选岗。虽排名靠后,但得益于蜀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前期扎实的信息摸排、对接工作,他最终成功选到飞机维修机械员的岗位,个人和企业实现共赢。

近年来,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从确保人岗相适、持续跟踪回访、创新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安置工作从服务“一阵子”向保障“一辈子”转变,如期圆满完成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务。

为解决以往安置工作中人岗不匹配的问题,合肥市提出把接收安置关口前移,加强与部队的联系,提前摸清待安置对象在部队所学、特长及个人需求,并把地方安置政策、人才岗位需求等信息通过“送政策进军营”等形式告知待安置对象,让他们早知晓、早选择、早判断。

“2024年,我们共接收转业军官102人、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69人。保证安得下、安得好、安得稳,是我们努力做好安置工作的目标。”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处负责人介绍,接收是第一步,在回访时,很多退役军人提出“希望公示安置岗位的详细待遇、级别、工作内容、工作地等信息”“希望搭建岗位和人员双向选择的直通渠道”等新需求。为此,合肥市着手建立常态化跟踪回访机制,着力做好移交安置工作“下半篇文章”,将目光放在解决安置对象工作难题上。

自2024年10月起,全市统一开展退役军人“两回访、一倾听”活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专班,回访安置对象及其接收单位,听大家讲问题、提诉求并现场给予解答,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则在会后梳理分析形成台账,上报有关部门跟进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共密集走访接收单位60余家,回访安置对象200余人,召开座谈会20余场次,明确了为安置对象“开展专题培训、赋能成长发展、稳岗激发爱岗”的工作思路。

合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炳介绍:“安置对象刚入职,正是‘一时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探寻用武之地’的时候。我们利用这个窗口期、空档期,组织他们参加集中培训,今年还要求接收单位在明确岗位后,为安置对象安排一个月时长的综合实践锻炼,目的就是为他们更好履职尽责赋能添力。”

“接收安置好是前提与基础,作用发挥好是关键与保障。我们将树立退役军人全周期服务保障理念,不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钱炳表示,将建立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机制,定期梳理他们的诉求与建议,根据实际需要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项培训,帮助他们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发挥退役军人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的优势,为合肥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老兵力量。

文/余宏博 吴栋栋 特约通讯员 梅良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