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传家宝:被鲜血染红的糖果袋

“这个糖果袋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祖国人民寄来的慰问品,背后是一段人民群众爱戴子弟兵的故事……”

在空降兵军史馆的展柜里,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它不是立下不朽功勋的刀枪剑戟,也不是写着赫赫战功的锦旗奖章,而是一只沾有血迹的糖果布袋。每当讲解员站在展柜前向参观人员介绍糖果袋的故事,总能引来人们好奇的围观。

这只糖果袋由麻布缝制而成,正面印着“什锦水果糖”5个鲜红大字,背面写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这只糖果袋由志愿军老战士颜学庸在2018年捐献。

“1952年10月26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敌人封锁了补给线。”捐献那天,颜学庸向官兵讲述了糖果袋背后的故事。当时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1营营长石财合、教导员邵福旺在坑道内研究敌情,部署第二天的战斗。这时冲过敌人数道封锁线的团部通信员突然出现,他满头大汗,手里攥着一包水果糖兴奋地说:“这袋糖果是慰问团同志从祖国带来的。团首长没舍得吃,叫我送给前沿的指战员。”

两位营主官第一时间想着把这珍贵的礼物送给正在前沿坑道里坚持作战的战士们。于是,派出李德敏、魏得明两人将糖果送往最前线。

李德敏揣着糖果袋行动在前面,魏得明紧随其后。他们时而卧倒匍匐前进,时而跃起飞奔向前,一步一步、一米一米地向3号坑道靠近。在距坑道200米时,突然从侧面射过来一发炮弹,弹片击中李德敏的胸部,鲜血瞬间染红了整个糖果袋。他用力挣扎着从怀里掏出被鲜血染红的糖果袋,交给魏得明,“一定要把糖果送到前线战士手上。”讲到这里,颜学庸几度哽咽。

当魏得明爬到坑道口时,身上已两处负伤。坚守在坑道里的30多个同志有半数是伤员,已在这条坑道里坚持了整整4个昼夜。他们喝不上水、吃不上饭,但对于祖国人民送来的糖果,时不时摸一摸、看一看,很久舍不得吃。

后来,这个糖果袋几经辗转到了担负战地救护任务的卫生兵颜学庸手中。1953年,颜学庸回到祖国,装糖的布袋一直保存至今,成为他最宝贵的东西。“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好好保存。”颜学庸抚摸着糖果袋,一遍一遍重复着。

现在,颜学庸原所在部队已经转型成为空降兵军,这只糖果袋成了空降兵军史馆珍藏的文物。糖果袋的故事开始被新一代官兵熟知,激励着官兵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不负人民、勇毅前行。

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新一代空降兵战士手中,他们会从这些故事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去讲述新时代空军官兵“为了人民、不负人民”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