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 打造“四如”服务保障新模式

一线手记:

统筹调度力量“如臂使指”、了解业务政策“如数家珍”、服务暖心到位“如沐春风”、推动部门对象关系融洽“如鱼得水”——在现有服务保障体系趋于完善的基础上,“四如”工作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每次到基层服务站走访,都会有退役军人反映生活难题,或者想了解返乡就业创业优待政策。基层服务站的设立就是为了打通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米”,服务对象为何还会有这些疑问?为此,我深入各个服务站与退役军人谈心,发现在政策制度末端落实、服务保障作用发挥等方面仍有不足。

恰逢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王创来茂名调研,提出了“四如”工作法。在此指引下,我们着手打造“四如”工作法的茂名模式。在阵地建设方面,我们大胆实践,制定《茂名市建设“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方案》,以具体举措明确服务保障“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并选定“全国建强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高州市根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示范点。我们成立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程设计方案,下沉站点掌握进度,确保施工进程有效推进、施工质量有效提高。同时积极筹措资金,用于退役军人服务站硬件、软件建设。今年5月,根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升级改造完成,红色展厅、法律援助工作站、思想政治指导员室等功能室的设立,推动着“以小阵地做好大服务”这一构想的实现。

硬实力加强了,还要完善软实力。我们建立健全“四如”体系技能竞赛、基层工作人员奖惩激励等6大机制,并梳理200条基层工作中常见常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要点,形成《茂名市“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手册》,推进“四如”工作法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还指导开展“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知识竞赛及微视频大赛,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至此,“四如”服务保障体系有了雏形,即织密服务保障体系网,“如臂使指”地调度服务力量,推动政策上传下达有效;对服务对象情况心中有数,对业务政策“如数家珍”,解决问题时手中有招;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做到暖心服务“如沐春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激活退役军人组织归属感、思想认同感、价值实现感,推动部门、服务对象关系融洽、“如鱼得水”。

“服务站的设施很完善,我现在很喜欢到这里坐坐,看看红色展厅的物件,听听最新的政策解读。感受着工作人员对我的关心,很幸福。”听着根子镇退役军人的心声,我更加坚定了建设“四如”服务保障体系的信心。

目前,我们正在加大“以点带面”试行力度,借力农文旅、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依托全市17个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示范点,推动电白滨海沿海线、茂南平原线、高州山区线等“六线”建设,“串点成线”强化服务站功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麦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