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珍富: 一身荣誉功勋 一生深藏功名

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直至逝世,人们在翻阅其档案、准备悼词时,方知他是位赫赫大英雄。

6月29日,96岁高龄的昆明学院离休干部郝珍富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为召开追悼会,学院查阅档案记载,大家才发现郝珍富竟是战斗英雄。近日,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整理推出了战斗英雄郝珍富尘封近半个世纪的战斗事迹,至此,大家才了解了他的赫赫功勋。

战火中铸就满身功勋

“我两岁的时候祖父逝世了,四岁的时候母亲也病死了,六岁的时候父亲又病故了,在这短短的四年中,我失去了亲人,成为一个苦命的孤儿。”8月28日下午,笔者来到昆明学院人事处,申请查阅郝珍富档案,里面有一份郝珍富自传,清楚地记载着其早年的坎坷经历。

1928年8月,郝珍富出生于山西长治,很小就不得不寄身地主家做苦力,吃不饱穿不暖,还亲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

1945年家乡解放后,郝珍富于次年6月毅然投身革命,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曾荣立3次特等功、2次大功、2次三等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每次作战,郝珍富都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要害,极大地鼓舞军心士气。洛阳战役中,郝珍富带着班里战士在炮火掩护下冲到城墙下,冒死完成爆破任务。伏牛山战役中,郝珍富所在的先头部队将敌围困于伏牛山东麓,他带头杀入敌阵进攻顽敌。淮海战役中,郝珍富带着全班阻击敌人,在耳朵、左肩、左腹等5处被击中的情况下,强忍疼痛不下火线,直到战斗最后胜利,其左肩弹片在余生都未能取出。

滇南战役中,郝珍富带领12名战士穷追猛打,俘虏了国民党中将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汤尧,端掉敌指挥部,为战役立下大功。

那是1950年1月24日,汤尧带着残部逃至元江县二塘山一带,最终龟缩在一个叫石缸庙的地方负隅顽抗。下午2时,突围心切的敌军一次次向解放军反扑,时任110团1连1排排长的郝珍富见状,率领一个班绕到敌侧翼,趁敌不备冲入敌阵,举起手榴弹大喊:“不许动,谁动打死谁!”

敌军顿时惊慌不已,一名年长军官丧气地说:“不中了,缴枪吧。”此人正是国民党中将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汤尧。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兵团宣告覆灭。

默默奉献中选择功成身隐

在昆明学院昆师路校区家属院,笔者第一次见到郝珍富的妻子——张雨薇奶奶。85岁高龄的张奶奶行动和思维稍显迟缓,但说起丈夫郝珍富,她立马来了精神:“我们跟着老郝嘛,是住了边疆住山沟,住了农村住郊区,都是些苦旮旯的地方。”

为维护边疆安宁,郝珍富随部队驻守勐海地区,参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巩固边疆任务,直至1968年11月移防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在农村参加大生产运动。

1978年11月,郝珍富脱下军装转业地方,组织安排他到昆明市第九中学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他欣然接受。当时学校地处偏远郊区,交通不便、条件简陋,他带着张雨薇和三个孩子,借住在一座庙里,一住就是3年。家人虽有微词,但郝珍富从无怨言,并告诫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张奶奶与郝珍富认识时,压根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他从来不提这些事,常说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一年,老郝的老部队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要了解老郝的战斗事迹,还准备把他的功勋奖章放入军事博物馆,老郝一把抢过电话,拒绝了部队的请求。”张雨薇说,这是她记忆中唯一一次部队找他们家了解郝珍富的事迹。

几十年来,郝珍富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到地方,始终默默无闻、勤奋工作,很少接受采访,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他的个人报道。检索查阅相关文章,仅有郝珍富在滇南战役中俘虏汤尧的极少部分情节。

回到地方工作的郝珍富,尘封过去的赫赫战功,一心投入教育事业,从中学到教学服务公司,再到高等专科学校,始终服从组织安排,从未离开教育岗位,直到1987年6月离休依旧关心学校发展,资助贫困学生,热心社会公益,深受大家尊敬爱戴。

一生书写纯粹和无私

“郝老是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离休后学校经常请他给师生作报告,他有请必到。他常说,只要是为党做事那就没二话,但关于他的个人功绩从未提过一次。”与郝珍富共事多年的昆明学院原副校长黄启后说。

郝珍富从不提要求、讲条件。他在部队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参谋长、营长、副团长,一步一个脚印,从未因为功劳大而向组织要待遇、要职位,转业地方后默默耕耘教育事业。在大家眼中,他就是一个普通踏实的转业军官。

郝珍富重品行轻名利。战争年代,他九死一生,战功赫赫;和平时期,他默默躬耕教育,住老旧房、睡行军床,家具家电都要买便宜的,他的低调朴素让三个孩子也未曾了解父亲的英雄事迹。

二儿子郝昆回忆说,上高中时,有个同学指着一本书名为《红旗飘飘》的回忆录,说里面有他父亲郝珍富的英勇战斗事迹。郝昆拿着这本书回家询问父亲,没想到遭到了父亲的训斥:“告诉你干啥,好出去显摆?”从此郝昆再没敢问父亲的事迹。

多年后,郝昆到某贫困县挂职,行前父亲给他3000元,让他帮忙认领一户贫困户。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帮这家贫困户盖房子、种香蕉,经过几年努力,终于让他家脱了贫。

郝珍富一生无私、一心为公,主动给灾区捐款捐物,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昆明学院离退休工作处工作人员回忆道:“郝老做公益很大气,但一家子却住在70多平方米的老家属房里,每次学院去看望郝老,他从没说过个人困难。”

郝珍富一生深藏功与名,但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

特约通讯员 宋海军  通讯员 王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