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森林的“啄木鸟”

走进安徽省康禾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有限公司,迎面就能看见两面精心布置的文化墙,其中一面主色调是红色,上面印着《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5首红色歌曲的歌词、曲谱,另一面则展示着企业的病虫害防治理念,绿色的“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字样十分醒目。

“红色是党建红,代表老兵永远跟党走;绿色是军装绿,也是生态绿,代表我们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黄国治便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

“我还是想去当兵!”

1959年,黄国治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高中毕业后,他成为中学代课老师,不出意外能转正端上“铁饭碗”。但深受《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故事影响,黄国治自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当兵报国的种子。

“我还是想去当兵!”昏暗的灯光里,年轻的黄国治与家人“谈判”。“放着老师不当,为什么非要去当兵?”全家人都反对。

眼看征兵体检的日子临近,黄国治心急如焚。最后关头,接兵干部带着他填表、体检。通过所有项目检查后,他又找来亲戚,带着忐忑的心情做通了家里人的工作。1978年12月,他如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

新兵训练期,因为身体素质好、文化程度高,黄国治被任命为副班长。下连时遇到单位扩编,他又勇敢接下了班长的担子。

1979年7月,黄国治所在单位受领营房建设任务,急需5000立方米毛石,要求6个月内完成。他主动请缨挑重担,带着瓦工班铺石、砌墙。建房地基要求毛石重量在50斤至100斤,黄国治创新提出“纹理破石法”,确保了毛石重量适中、形状完好。为提高效率,他采取清早、上午、下午三班倒的方式,把每人每天1.5立方米的毛石运送量提高到4立方米。破石、切割、装运,在全班的共同努力下,原本6个月的工期被压缩至2.5个月。

再次干出模样

1983年6月,黄国治所在部队集体转业到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他从一名会计做起,一步一个脚印,1995年起担任马钢一家机械厂的厂长。

“咱们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个样!”他请来专家,组织成立科研小组,探索出一次性压60米的钢瓦技术,使该厂压钢设备技术革新工作取得突破。就在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之际,黄国治却决定辞职。

2002年,国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马鞍山沿长江地带有大量湿地、荒滩,如果租下来种树,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于是,黄国治注册成立龙飞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勉强凑够启动资金后,黄国治和妻子在当涂县江心洲租下土地育苗。前往江心洲的水路风大浪高,夫妻俩却不得不驾驶小船一趟一趟运送种苗。他们请江心洲上有经验的农户帮忙育苗,自己也蹲在苗圃里学技术。种苗长大后,他们又一趟一趟把树苗运出,再和工人们起早贪黑栽种到荒滩上。

首批19.8万棵白杨树在荒滩上扎了根,黄国治植树造林的事业也起了步。他种植的3000亩白杨林就在薛家洼生态园的核心区,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明星厂长”在全新的“战场”再次干出模样,成为人们口中的“造林先锋”。

让树木起死回生

黄国治在造林的同时,对林木病虫害防治也有了更深理解。2010年6月,黄国治成立康禾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有限公司。

带着积累起来的经验,黄国治把目光转向黄山松的保护,专注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并于2017年11月起带领团队负责黄山风景区部分区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黄山风景区山高路险,检测、消杀难度大,对体能和心理素质要求高。为此,黄国治大量招录退役军人、农林防治专业大学生。每年6月的防治关键期,他总会和团队成员带上设备和干粮,登山穿林、早出晚归。

“松材线虫号称‘松树癌症’,很难彻底清除,但只要每个环节都做到精准、精细,就能有效控制树木病情。”黄国治给团队定下目标。病死树清理、虫害处理、综合防治、化学防治,每道工序都倾注着团队的专业与专注。

今年1月,黄国治接到任务,要对黄山风景区某区域20万棵健康松树注干施药。他迅速调集120人,组成10个党员、团员突击队,90天内完成任务。今年2月,黄山遭遇大雪,出现大量雪压松倒伏。他组织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突击队,使650多棵黄山松得到及时救护。

这些年,黄国治如同守护森林的啄木鸟,带领团队对93.5万株黄山松实施注干施药保护,森林防治面积累计超624万亩。

“保护森林健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位65岁的生态卫士带着军绿基因,在他孕育出的片片林海中,依旧目光坚定,步履不停。

我对战友说:

19岁当兵,24岁转业,36岁当厂长,43岁创业,53岁治树护林,一路走来,我始终觉得做事要做到极致,做人要确保正直。只要脚踏实地、善于钻研、不怕困难、勇于吃苦,就一定能做出成绩。从种绿到护林,我与山林树木的不解之缘还在继续,守护绿水青山,我会一直做下去!

特约通讯员 梅良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