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 共创未来——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侧记

时序新秋,芳草未歇。9月13日上午,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湖南韶山圆满落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183个项目、近500名退役军人创客同台竞技、激烈比拼。大赛共产生一等奖5名、二等奖23名、三等奖37名。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常正国出席决赛开幕式、闭幕式,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颁奖。

因创而聚,退役军人风采竞相迸发

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由退役军人事务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湘潭市人民政府承办。

大赛启动以来,吸引了超过6400个创业企业(团队)、近6.5万名退役军人广泛参与,经过初赛、复赛,近500名怀揣创业创新梦想的退役军人集结韶山,开启决赛较量。他们中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95后”,也有70多岁老当益壮的老兵。他们在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生活服务业、乡村振兴、综合赛道五大赛道激情比拼。

“我在这次大赛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圆梦’。”来自广东的选手周园自称“国赛小白”,2020年,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广州举行,当时周园刚创业,“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创业老兵,我心里暗自下定决心,要做出成绩,也来参赛。”此次比赛,周园获得生活服务业赛道三等奖。

场上,选手们尽情展现风采,为荣誉而战;场下,他们喊上一声亲切的“战友”,纷纷交流起创业秘籍,彼此鼓劲赋能。

“我们公司是物流搬运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决定专门拿出1000万元,只要是战友购买芯时代叉车,在各地经销网点谈好价格后,公司就给每台车再补贴1万元。”浙江吉鑫祥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福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首次为成立5年以上的军创企业设立综合赛道,吸引规上企业、上市公司踊跃参与,为年轻的军创企业树立榜样和奋斗目标。

今年68岁的湖南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自奇是此次综合赛道中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他的参赛项目是“传统烟花焕新采,文化科技双赋能”。钟自奇告诉笔者,他带领团队先后保障完成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2000余场国家级重大焰火燃放任务。公司自主研发的焰火特种燃放点火设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

向新而行,创业创新活力激越澎湃

2020年,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应运而生。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共有1.5万余个创业项目、逾4万名退役军人参加。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则是一场持续了一年的高手切磋,吸引了超过6400个创业企业(团队)、近6.5万名退役军人广泛参与。

183个参赛项目涵盖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农业医疗、能源与环保、服务业等多个行业,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在比赛现场,好项目、新项目层出不穷,不少以创新驱动的创业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湖南参赛选手王飞此次带来的“能征惯战——全尺寸全精度陀螺仪筑起时空信息最后防线”项目,以总分第一名荣获新兴产业赛道一等奖,取得了历届国赛中湖南参赛项目的最佳成绩。

王飞长期从事高精度激光陀螺等技术研究,2019年从国防科大自主择业后,和战友们一起创业,希望将这一高端技术赋能到无人驾驶、工程机械等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让科技走进百姓生活。面对评委“为什么要进入这一领域”的提问,王飞表示:“不论戎装在身与否,我的报国初心始终不变。”他们将死磕技术,致力于研发更尖端的仪器,以科技报国践行退役军人的神圣使命。

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参赛人数的猛增,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活力涌动的生动诠释。以大赛承办地湖南为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湖南退役军人经营主体总量已达到28.44万户,与2022年9月相比增长了近53%。数字增长的背后,是退役军人不断高涨的“双创”热情和旺盛的经济活力。

以赛促用,落地生“金”成果加速转化

“各位战友,大家好。我是‘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主播李泽新。”“我是启蒙。”……熟悉的声音在赛场响起,“中国退役军人”移动会客厅首次亮相大赛,便吸引了大批战友前来互动。

移动会客厅所用载体房车由湖南本土军创企业湖南文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特别支持。改装好的房车开往大赛现场,成为此次活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直播现场设置互动区、采访区,32位来自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选手代表做客直播间,展示军创产品、分享创业经历。连续两天累计13小时的直播活动多角度展现了大赛成果,吸引了780万人次在线观看。

“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对项目做过什么市场调研?”“我看你们的专家团队都是博士、院士,他们在实际运行中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据悉,大赛首次邀请工信、农业、商务等部委推荐评委、裁判,提高赛事针对性、专业性。首次引进约20家社会资本作为大赛投资观察团,在赛前、赛中、赛后提供金融对接,为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为促进大赛成果有效转化,颁奖典礼结束后,一场赋能参赛选手和企业项目投资对接会在驻地宾馆举行。

“我们公司是一家科技密集型企业,也是重资产企业。”杭州乾智坤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波介绍,公司专注适用于智能手机的新型透明微晶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希望引入社会资本,扩大产能。

吉林富勒智能医疗研究院研发出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借助智能终端诊断疾病,并根据诊断结果向病人推荐治疗方案。“项目正在进行市场推广,需要资金支持。”公司总经理董维表示,公司未来三年将开发3万套系统,希望此次对接会能够对接资本方,引进千万元级别的投资。

会上,参赛选手和金融机构代表谈得热火朝天,探寻更大的合作空间。大赛主办方也汇聚各方力量,抛出一个个惠及参赛选手及企业的“政策大礼包”。据悉,本届大赛获奖项目不仅被纳入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项目库长期跟踪,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还将为获奖企业(团队)提供导师培训、创业孵化、金融对接等支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有效对接,进一步提振退役军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助力其发展壮大,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就业。

特约通讯员 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