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头“烟花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橘子洲头,观众在期待中屏息凝神。

突然,一声轰鸣划破宁静,绚丽的焰火如千万颗流星划过夜空,流光溢彩。

在“锦绣潇湘”主题焰火晚会现场,大家尽情享受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而创造这份美好的,正是在湖南浏阳创办烟花制造燃放企业的退役军人何继荣。

一句承诺 一生守候

继荣,继承荣光。爷爷因革命牺牲,父亲希望何继荣能继续发扬这份荣光,保家卫国,于是为他取名“继荣”。1978年,18岁的何继荣参军入伍,成为戍边战士。入伍不到两个月,他就随部队奔赴战场。

在一次攻打高地的战斗中,何继荣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战场上执行通信任务,左腿不慎被子弹击中。离部队发起总攻只有20分钟的时间,在紧要关头,何继荣强忍着剧痛爬行了近千米,将上级指令顺利送达。

战斗结束后,何继荣荣立个人二等功,但腿部落下了终身残疾。不服输的他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在之后的任务中,又多次立功受奖。

在何继荣的军旅生涯中,有一位让他难以忘怀的战友,他的名字叫郭华辉。两人曾一同出生入死,但郭华辉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临终前,抱着他的人是何继荣。何继荣将郭华辉使用过的军号带回了家,也将战友的遗愿——想看浏阳烟花,深深记在了心底。

一个行业 一生躬耕

1982年,由于身体原因,何继荣退役返乡。他没有忘记战友的遗愿,主动选择到条件艰苦、效益不好的花炮厂工作,从一名普通职工一步步成长为副厂长。1998年,企业改制浪潮袭来,花炮厂被迫关停。“经验和技术还在,大不了推倒重来,再开一个烟花厂。”说干就干,何继荣东拼西凑了一笔钱,创立了湖南庆典烟花制造燃放有限公司。

“只有懂技术,才有主动权。”在何继荣看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为此,他广纳技术人才,不断攻关新工艺。为了让烟花更美,何继荣开始研究烟花艺术,几年间,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著有《烟花艺术发展时空》一书,成了烟花艺术领域的专家。

在浏阳市体育中心,由6万个焰火筒组成的“焰火国旗”成功燃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橘子洲头,漫天飞舞的焰火点亮了星城的夜晚……正是因为“吃得苦、霸得蛮”,在浏阳这个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何继荣打造出不少经典烟花作品,先后获得26项专利,其中的“双爆特效礼花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夜空中,焰火闪耀,绽放的不仅是何继荣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更是这位老兵心底对战友最真挚的情谊。

一声战友 一生情怀

“在部队待过的人是能够相互理解的,我特别愿意招收退役军人。”创办以来,何继荣的企业已累计吸纳5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不少在他的企业里学到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的退役军人已经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培养人才,助力退役军人就业是何继荣最看重的事。2021年,何继荣创办了一家专注教育培训的企业,专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和各类技术人才。不久前,在何继荣开设的烟花制作技能学习班上,40名退役军人学员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焰火燃放员技术培训。培训期间,学员掌握了焰火燃放设备操作维护、焰火设计编排与创新以及高层建筑、园林、水上等各种场景的焰火燃放技术,一结业便成了企业竞相招揽的人才。截至目前,何继荣创办的教育培训企业已累计培训退役军人1200余人,帮助600余名退役军人成功就业。

2023年,在浏阳市举行的“同心追梦情系双拥”庆“八一”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文艺焰火晚会上,以红色为底色,由黄色五角星与“八一”字样组合而成的“军旗”焰火缓缓升空,让现场许多老兵深受震撼,情不自禁地向旗帜敬礼。

“要让‘军味’十足的焰火点亮每座城市的夜空,让浏阳烟花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谈及未来,年逾花甲的何继荣依旧充满干劲。

我对战友说:

在从军和创业的过程中,我经历过许多挫折,但从不畏惧失败。只要有勇气、有决心,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一直在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在学习烟花燃放技术的同时,一头扎进烟花艺术的世界。我希望自己能设计出更具观赏性的烟花,让绚丽的焰火点亮夜空,点亮每位战友心中的梦。

特约通讯员 谌 宇 通讯员 邓 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