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神捕”亦柔情
初夏时节,连续几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的王军在合肥街头汗流如注。汗水浸泡下的纹身贴纸加剧了皮肤的刺痒感,被晒得滚烫的“大金链子”直接灼伤了皮肤,被藏起的手铐及身旁的警棍和他一起等候着犯罪嫌疑人的露面。没人会想到,他就是人称“江淮神捕”的合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
从警19年,多次向险而行又屡战屡胜,王军的生命早已和国家、群众的安危紧密相连。
“活地图”
“要么从军,要么从警。”王军从小有两个梦想。
1992年,17岁的王军进入武警部队服役。3年后他考入武警合肥指挥学院,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职。2005年,正值而立之年的王军面临转业,他在众多选择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合肥市公安局防巡支队,成为合肥市最热闹的庐阳区街口的一名路面巡警。
正当王军准备大展身手时,就被第一次出警泼了盆冷水。那天,王军在巡逻时得知不远处有纠纷发生,须立即前往。没承想路遇施工,他驾驶着巡逻车只能绕道,原本2分钟的车程生生被耽搁了好久。“离得又不远,还来得这么迟。”纠纷很快被协调解决,但围观群众的这句嘟囔却被王军记在了心里。“这次只是发生纠纷,如果是打架斗殴,迟一分钟都可能会让事态更加严重。”王军意识到熟悉辖区地形环境的重要性。
从此,140平方公里的辖区成了他的新“战场”。为快速熟悉地形,王军用了个在旁人看来有点傻的办法:靠双脚走出来。他把这一带复杂街巷的犄角旮旯都钻了个遍,走完再凭着印象画在纸上,加深记忆。久而久之,一张张地图便印在了王军的脑海里。他常开玩笑说:“我对辖区比对自己家还要了解,哪个路段什么时间堵车、哪条小巷能抄近路,我在脑海中一检索就清楚。”
当时合肥的道路监控还没有完全覆盖,社会安防水平也有限,一旦错过抓捕时机,再想抓住嫌犯可谓难上加难。但有了王军这个“活地图”,巡警们不仅能以最快速度赶到案发现场,还能准确预判被抓捕者的逃离路线。
“神捕头”
2006年9月,合肥市公安局撤销防巡支队,王军被分配到庐阳分局巡警大队。不同于初入警队时的“用脚走”,王军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用脑想”上。
王军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提前到单位查看最新警情和追逃信息,针对籍贯在本地的逃犯,他会通过分析研判划出工作重点、制订巡查计划。在实施抓捕时,王军注重分析犯罪嫌疑人作案后仓促逃离现场的心态,借助“中心发案、外围搜索”的方法,与同事进行“围追堵截”。
有一次,王军查询到上海警方发布的一条追逃信息:一名男子冒充现役军人实施婚恋诈骗。王军研判后发现,这名男子在一周前已逃到合肥。王军便通过其活动轨迹确定了嫌犯多次出现的地点。随后,王军喊上同事赶到该地点附近蹲守,很快将嫌犯抓获。从上海警方发布追逃信息到嫌犯归案,中间只隔了8个多小时。这也是王军抓获的第1000个犯罪嫌疑人。
从警以来,王军以每4天抓获1名犯罪嫌疑人的速度,不断刷新自己的“抓捕业绩”。如今,为了悄无声息地接近嫌犯,他习惯在口袋里揣着纹身贴、“金项链”,在车里备着外卖员、清洁工的工作服,以便随时随地“换马甲”。
2021年11月,王军被调到合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分管巡控工作。很快,王军的工作室被省总工会正式授牌“王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为合肥市公安局首个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王军把自己的本领向同事倾囊相授,通过内部挖潜培养人才、精准规划招引人才等方式,培养和吸纳情报信息研判、巡逻防控、街面捕现、网上追逃、视频侦查等各方面能手28名,先后总结推出进攻性盘查技战法、口袋搜捕技战法、1分钟快反圈环境速记五法等成果,实现了对多项技战法的攻关。
暖心肠
王军也不缺身为守护者的柔情。
在多年巡警生涯里,他给嫌犯买过包子,也在抓捕过程中尝试尽可能减少嫌犯家人的恐惧感。
2019年7月的一天,在地下车库守了10个小时后,王军和同事终于等到驾车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洪某。“我当时把警棍攥在手里,准备等他停好车就冲上去把他控制住!”然而,王军忽然发现副驾驶上坐着洪某4岁的女儿。他把手里满是汗水的伸缩警棍揣进裤子口袋,示意同事暂停抓捕。王军悄悄靠上去,将警官证包在手心里向洪某亮明身份,随后以洪某朋友的身份,陪他回家吃了一顿特殊的晚饭,期间,孩子始终没有发觉异样。
在被带进办案区前,洪某转身对王军鞠躬道谢。一个鞠躬,让王军对警察的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打击犯罪不是目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是根本。而他要做的就是用一颗温柔心、一副暖心肠,引领嫌犯迷途知返。
这些年,“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见证着王军经历的无数个生死瞬间,也讲述着这位“江淮神捕”的柔情。对讲机里再度传来指令,王军正了正帽子,在烈日骄阳下再度出发。
我对战友说:
从警19年,我直面过黑洞洞的枪口,遇到过迎面而来的菜刀,曾和犯罪嫌疑人一起从两层楼的高度掉到恶臭的粪池,也曾在大雨里和犯罪嫌疑人徒手肉搏……但是只要看到百姓的笑容与城市的安宁,我所有的付出就都值得了。如今这些经历,都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督促着我不负退役军人的担当,不负人民警察的使命,继续为守护群众安危不懈努力。
特约通讯员 梅良仿 通讯员 夏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