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中一座“桥”

“隔山看得见,见面走一天。”四川万源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让当地农产品具备了“高山、富硒、有机”的特点。在万源市青花镇的一家腊肉加工坊里,几个工人正忙着将色泽鲜艳、黄里透红的纯手工熏制腊肉装入纸箱,几天后,这种风味独特、带着“腊香”的食物就会被端上远在千里之外的餐桌。

“由于山高路远,这里的优质农产品‘走’不出大山,我想搭建一座连通山里山外的桥梁。”10余年间,通过创办物流和农产品销售企业,退役军人王永洲带领团队让大巴山的特色农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走到哪里都是兵

王永洲出生于万源市青花镇大柏林村,2003年12月,他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应征入伍。服役期间,这个不服输的“山里娃”在军事训练中表现突出,被授予“优秀士兵”称号。

退役后的王永洲来到浙江温岭务工,“总觉得家乡的那片山林在召唤我,想为乡亲们做点实事。”2006年2月,回到万源的王永洲成了太平镇派出所的一名协警。在执勤过程中,他经常与到镇上销售土特产的农户交流,“他们家里自产的腊肉、富硒茶、土豆品质都非常好,就是卖不出去。问题就出在物流上,我想去改变现状。”辞去协警工作的王永洲选择了快递行业。

为了凑齐启动资金,王永洲想尽了办法,也听了不少冷言冷语,但当过兵的他没有退缩,用一台电脑、两辆踏板车作为装备,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一人、一车、一头盔、一站点,成了王永洲追梦路上的“标配”,每天骑着踏板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晒伤、冻伤、摔跤都是家常便饭。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的他还要给自己“充电”,通过网络和书籍学习行业知识,经常熬到半夜。

“最初两个月,物流站点一直是亏损状态,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当过兵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兵,不能临阵逃脱。”在王永洲的记忆里,创业初期,陪伴自己的除了蜿蜒的山路,还有难忘的从军经历。

搭起“鹊桥”

在收发快递的过程中,王永洲发现,从万源发出的农产品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包装。“我们不缺原料,缺的是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路子,只有破解物流和加工两个难题,才能让大巴山的美食‘走出去’。”为了帮助农户推广农产品,他走遍万源市所有的乡镇。

在官渡镇,王永洲遇到了与自己有着同样想法的李尚诚,并从他口中了解到“旧院黑鸡”这种万源特产。这种鸡肉中的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高于土鸡,而且富含硒,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由于活禽不方便携带,黑鸡的销量一直上不去。

“如果能将深加工后的黑鸡肉制成罐头,就既能锁住肉中营养,又方便运输,还能长期保存。”王永洲与李尚诚一拍即合,第一个黑鸡罐头加工品牌“胃酉缘”应运而生,迅速带动了万源市黑鸡养殖业的发展。截至目前,万源市已有4家黑鸡罐头加工企业,每年有50余万只黑鸡流入市场,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2020年7月,王永洲与妻子共同创办了一家进行农产品开发与销售的企业,与他创办的物流企业有机融合,形成了“生产+加工+产品包装+电商销售+仓储物流”的闭环模式。很快,产自万源的优质农产品就通过网络平台“飞”向全国各地。2023年,通过网络销售富硒茶、旧院黑鸡、高山土豆、手工腊肉、红心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王永洲搭建的农产品供销“鹊桥”带动600余家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

“速递”温暖

下乡送快递时,王永洲发现,收到在城里务工的父母寄来的儿童节礼物时,山里的孩子会特别开心。由此,他萌生了为山区群众做点事的想法。“很多网购物品只能送到镇上的快递点,无法进村入户,我就想带动大家一起为村民送快递。”心思细腻的王永洲还专门建了一个叫“爱心驿站”的微信群,和团队成员每天穿梭在山间小路上,为村民送货上门。风里来、雨里去,陪伴亲人的时间少了很多,很多人问王永洲为什么,他说:“能看到收到快递的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累也值得。”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永洲了解到一个为山区留守儿童捐赠“心愿书单”图书的计划,他和企业员工捐赠各类图书500多本,还为孩子们送去崭新的衣物和文具,“读书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还能让学成归来的他们用双手去改变这片土地。”王永洲的话语间,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与热爱。

我对战友说:

退役返乡后,我投身物流行业,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让来自万源的美食与故事“走”出了大山。创业正如爬山,虽然有艰难险阻,但总会迎来日出的时刻。一路走来,军旅生涯赋予我的坚韧与勇气始终陪伴左右,也让我对“军魂”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 谢鲜琦 钟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