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缝儿种出“神仙湾”
河洛之滨,万山湖畔,满眼滴翠。
看着如今的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许庄村的“神仙湾”,人们很难相信,8年前的这里还是荒山黄土、寸草不生。而让荒山变成黄河“神仙湾”的人,正是孙江子、孙帅父子。两代退役军人,八年艰苦鏖战,他们带领乡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荒山野岭“刨金”
54岁的孙江子,身材削瘦、步履轻健,蹬着布鞋爬上山岭之巅,俯仰之间,黄河美景一览无余。“那儿当初都是荒山野岭。”他指着远处说,眼前一道道由荒坡改造而来的梯田,绿色层层叠叠,林木郁郁葱葱。
孙江子是新安县仓头镇人,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1986年11月,孙江子参军入伍,到信阳明港某部服役。1990年3月离开军营后,他靠着军人那股肯吃苦、不怕累的拼劲儿,沿着黄河揽工程、搞运输,一年能挣几百万元。
20世纪90年代,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淹没区的万千移民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孙江子家也不例外。“搬,当时没有一点犹豫。”孙江子回忆道,“咱是当兵的人,只要国家需要,必须义无反顾。”
住上县城的新房,孙江子心情却有些不自在,“想念在老家的生活,喂牲口、种地,抬眼就是黄河,日子轻松自在。”孙江子怀念好山好水,也注意到这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便萌生承包小浪底库区附近数千亩荒坡创业的想法,但亲朋好友对此事的态度很明确:不赞同!
“神仙湾”当时就是一片荒山野岭,在这创业好比在石头缝儿里种庄稼。可当过兵的孙江子总觉得自己挣钱了,理应回馈家乡、回馈社会。
孙江子一咬牙:“今天的荒土岭,明天就是金银山,干!”2016年,洛阳兰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石头缝儿里“种树”
“啥?造林?”儿子孙帅听说父亲决定承包荒山造林,直觉得不可思议,更让他想不到的是,父亲要他回乡一起干,绿化造林,造福乡亲。
孙帅也是位退役军人,2011年11月,18岁的孙帅跟着父亲曾经的脚步参军入伍,被分配到福建莆田武警某部服役。在部队历练两年后,孙帅退役并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收入稳定。
虽不理解,但不忍父亲独自在山上忙碌吃苦,孙帅撂下公司、挽起袖子也加入了荒山治理的队伍。
“父亲常说,在石头缝儿里种树,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孙帅感慨,山上多石少土,过于瘠薄,大树难长,荆棘丛生。刚上山时,父子硬是用砍刀劈出了一条小路。面对困难,父子都有军人那种英勇无畏、义无反顾的坚毅,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打场胜仗。
渐渐地,孙帅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在父亲的影响下,半年后,孙帅关了传媒公司,回到农村一头扎进荒山治理,成了一名“新农人”。
山上条件差,造林的季节,父子俩和大伙儿上山自带干粮,早去晚回,一点一点把陡坡改造成梯田。他们还请来专业公司进行栽种规划。经过8年多持续投入,他们栽种了桃、梨、海棠等10多个品种60余万棵果木和绿化树,将黄河“神仙湾”5座荒山变成了拥有5000多亩果木的生态梯田。
“农旅融合”新路
一锹一铲,渐渐染绿了荒山。2019年,绿化树初显挺拔,经济树也即将挂果。望着满山绿意,父子二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尝试开辟集亲子研学、露营休闲、农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神仙湾”一期项目,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既能够支撑荒山改造,也能照顾困难乡邻。
让人没料到的是,当年“五一”开园后仅半年时间,黄河“神仙湾”就涌进游客约20万人次,这让原本一心发展林果经济的孙江子看到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潜力。孙江子更加坚信自己做对了选择,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几十万游客就是最好的证明。”
乘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的东风,父子俩整合了传统手工艺,有100多年历史的传统榨油机、桑蚕丝手工作坊、四大发明体验馆、新安窑陶艺、紫砂、澄泥砚非遗工艺,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目前,黄河“神仙湾”是新安县唯一一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四星级园区,先后带动700余户农户致富,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充分展示着乡村振兴的巨大经济活力。
前不久,河南省多个部门联合支持的“河南老家行”直播推介活动走进黄河“神仙湾”,父子二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创业故事也引发网友点赞。荒山荒滩焕发勃勃生机,一泓碧水、两岸青山,蕴藏着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更激荡着两代退役军人奋斗追梦的豪情。
我对战友说:
家乡桑梓地,创业正当时。我和父亲作为退役军人,用8年时间成就绿水青山、黄河安澜,这得益于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学习。创业不只是自己赚点“小钱”,更要把自己放到时代发展洪流中,为国之所需奉献付出。我们要成为保护黄河、造福人民的“排头兵”,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展现黄河岸边新青年的担当。
通讯员 俞 博 时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