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服务“全链条” 军地齐保障
“我是我们区第一批‘带编入伍’的大学生,带着编制去当兵,给我吃了‘定心丸’,切实解决了我之后可能面临的退役安置问题。”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第一批“带编入伍”大学生刘军(化名)高兴地说。
峄城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人民武装部紧贴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推出“带编入伍”政策,由区人武部负责征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安置,提供闭环式服务,激励和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踊跃参军,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峄城区已招募“带编入伍”大学生15人,首批6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全部安置到区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实行“带编入伍”,是峄城区军地合力推进退役军人工作和人民武装工作的其中一环。
2022年以来,峄城区全力打造军地“全链条”闭环式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模式,通过“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提升”,统筹推进退役军人工作和人民武装工作队伍融合、阵地融合、职能融合,最大限度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服务和尊崇体验。
峄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全链条”服务保障模式首先实现的是“一件事一次办”。退役军人办理返乡报到手续时,从报到登记、信息录改、培训报名到组织关系转接、保险关系接续、预备役登记、编入民兵组织,所有事项都能实现“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
为进一步助推服务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峄城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全面推行军地合署办公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和空间隔阂,推动跨域协同,出台《关于深化基层武装工作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部站融合”组织架构、行政管理和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实行人民武装部人员派驻区、镇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双重任职,交叉管理,实现了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进出”服务无缝衔接。目前,全区7个镇(街)、2个重点区属企业实现军地合署办公,331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与村(社区)民兵连纳入一体化建设。
同时,峄城区通过系列举措,逐渐破除业务边界,提升协同效能。在协作保障方面,军地联合开展集中性和常态化走访调研活动,摸清国防潜力调查数据,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家庭“一人一户一档一策一服务”的菜单式管理模式,为开展基层民兵建设和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为退(现)役军人及家庭在就业创业、帮扶救助、优待抚恤、拥军优属、权益维护等方面提供硬核服务;在红色共育方面,军地合力挖掘军地红色资源,创新丰富联教载体,选拔优秀退役军人、专武干部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红色精神宣讲员,每年举办“武装干事+退役老兵宣讲”活动20余场次,超过3000人次受教;在双拥共建方面,军地联合开展征兵宣传、军民联欢、送立功喜报、走访慰问驻军部队、“送文化 送政策 送法律 送健康”进军营等服务性活动和延伸性工作,军民团结、拥军优属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现在许多工作需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人武部配合完成,我们建立融合机制之后,这些工作开展起来更高效,群众也更满意了。”峄城区坛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刘刚介绍。得益于工作体系的重构,峄城区正将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的相关“业务链”不断融合,有力推动军地共建向纵深发展。
特约通讯员 马斌国 通讯员 袁艺铭 褚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