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英雄后寨” 做足“红色”文章

  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之一、

  山东省卫生村、全省唯一村级调解组织、全省首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青岛市首家乡村夜校、青岛市首家村级医保服务工作站、

  青岛市首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驿站、胶州市首批基层党建示范点、

  胶州市首个村级党史馆所在地、胶北街道优秀党组织……

  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子,几年间便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收获了如此多的荣誉,这不禁让人生出诸多疑问。然而步入村内,看到村委大院墙上“英雄后寨”四个耀眼的大字,再详细了解这个村的发展历史,一切疑问都有了答案。

  这里,便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北街道后寨村。

红色基因 融入血脉

  在后寨村党史馆,翻开“后寨英雄谱”,参观者不由感叹:一个不足80户的小村庄竟记载着40位英烈的事迹!

  2021年“五一”假期,后寨村党史馆迎来了4位特殊的参观者——名列英雄谱的宋慎五和他的3个儿子。

  1929年,宋慎五在后寨村出生,后参军入伍,并于196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落户胶南(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得知老家的党史馆落成,他第一时间带着儿子们开始了“寻根之旅”。在党史馆现场,宋慎五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这里就是你们的根!”

  这段光荣的记忆是儿子们的根,更是后寨的根。

  为了把根留住,后寨村委多年前就萌生了建设村级党史馆的念头。从2020年开始,村党支部老书记王云山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历时半年多,跨越6个省份,采访从后寨村走出去的3位健在的老兵和73位老兵家属,搜集资料近百份。随后他结合本村村史,建起胶州市首个村级党史馆和网上党史馆,围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教育。

  村里人记住了英雄,村外人认识了后寨。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到如今一批又一批青年参军入伍,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后寨人勇往直前的不屈身影。

  在后寨,革命热情从未间断,“英雄后寨”名不虚传。

红色资源 熠熠生辉

  对村民进行红色教育一直是后寨村历届党支部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且效果显著。

  2019年12月,胶州市人社局创业指导科科长、团委书记徐光明受组织委派,来到后寨村任职,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

  徐光明上任后,进行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党史馆。党史馆成立后,成了村民净化心灵的教材、党员牢记初心的标杆,吸引了众多当地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来此参观学习,先后接待参观者1200余人。村委会成了红色革命教育的第一课堂。

  徐光明带领村“两委”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走出了一条红色资源引领红色传承、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山东省首个村级“三方联动调解工作站”,便是他进行的第二项重要工作。

  胶州市经济发达,大大小小的企业不少,仅在后寨村周边就有内外资企业几十家。村民就业机会增加的同时,劳动纠纷也时有发生。

  2021年3月,借助胶州市人社局仲裁院培训村级调解员的机会,徐光明委派后寨村全部“两委”成员参加了培训。得知胶州市人社局正酝酿建立村级劳动人事争议联动调解工作站,他积极争取把工作站建在后寨。工作站先后举办普法讲座120多场,帮助7位村民解决了劳动关系纠纷,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调解成功率达100%,被村民称为“老百姓的贴心站”。

  同时,村“两委”积极动员德高望重的本村乡贤加入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的优势,把村民理事会协助调解融入调解站工作日程中。理事会以案说法、以案促调,使“全民学法,全民懂法,全民守法”在村内变为自觉行动。

  如今,徐光明挂职期满,新书记陈桂莲接过了接力棒。“新老交替”之下,后寨村的红色基因始终在传递,红色血脉一直在延续。

红色效应 落地生花

  在后寨村,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是村党支部尽职尽责的充分体现。青岛市首家乡村夜校的创办,便是例证。

  2020年的一天,一位村民找到徐光明说:“我是名电焊工人,厂里的中级电焊工每月比我多发500元,我多次考证都没能成功,党支部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对此,徐光明提出“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的问题,与村“两委”成员详细分析了村民要技能、要增收又没时间、没机会的现状,做出创办乡村夜校、给村民培训技能的决定。

  他们盘活村里闲置资源,联合当地人社局、培训中心,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供需对接为导向,制订了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培训计划,让“坐在家门口、免费学技能”变成现实,实现了学校有效益、农民得实惠。

  三年多来,夜校先后培训并鉴定合格中级技能工人231名。中级电焊工、日间照料工、育婴师……村民们持证上岗,不仅壮大了“有正气、有技能、有干劲、有传承”的新型工人队伍,而且增加了就近就业农民的经济收入。

  夜校的创办还对全村的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邻里关系多了一层“同学”关系,谈论话题由家长里短变成技能交流,全村上下重视学习、重视知识、重视技能蔚然成风。一张职业技能资格证,开创了农村治理的新模式。

  在后寨村,老百姓见证着红色传承生生不息,沐浴着红色资源,正抖擞精神,在乡村振兴的行列中大步向前。

文/蔡 强 宋英杰 冷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