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赛道奔跑——杭州市上城区亚运场馆运行退役军人志愿团队
“抱歉,让你们久等了。”身着白色工作服,胸前悬挂工作牌,刚刚结束赛事复盘会议的上城体育中心足球场馆设施和服务副指挥长、退役军人姚忠平匆匆赶来,甚至来不及擦掉额前的汗珠。
作为杭州亚运会足球项目的竞赛场馆之一,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将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承担男足和女足项目为期8天的8场比赛。“刚刚结束了一场测试赛,明天,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将进入开幕倒计时30天。”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姚忠平和场馆运行团队的99位常驻专职办公人员严阵以待。“这其中有21位退役军人,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文武兼备的“粮草官”
“经过连续三个通宵赶工,他们最终在测试赛前开辟出一片临时就餐区域。”姚忠平谈及场馆餐饮物流领域主任、退役军人季敏杰,连连称赞。
食品安全是大赛的重要一环。亚运赛事规模大、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吃饭”问题是场馆面临的第一重考验。今年44岁的季敏杰,虽已脱下军装6年,但依旧保持着当兵时的那股精气神,他细致严谨,应急处突样样可行,可谓“文武双全”。
“部队经历锻炼了我的身心承压能力,磨炼了我吃苦耐劳的韧劲。”1998年,季敏杰应征空军招飞入伍。“800米的高空,背着伞包出舱门,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跳,伞还没打开的自由落体时间是‘最漫长的等待’,七八月的大太阳把人晒得像炭一样……”当年的艰苦训练,季敏杰仍历历在目,“只要能完成工作,三个通宵不算什么。”
在场馆提供餐饮、物流、住宿保障,后勤安全关需要心细如发。“大三那年,我转学航空管制专业,类似‘空中交警’,必须时刻绷紧神经,不能出一点差错。这和餐饮、物流管控异曲同工,也算学以致用了。”一份套餐五菜一汤,看似简单,可若要保证每个环节绝对安全和卫生,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比如菜品,对食材选择非常严格。季敏杰举例道:“四季豆、白果等如果烹饪时间不够,容易吃坏肚子。西蓝花等蔬菜农药残留容易超标。凡选进菜单的,我们都慎之又慎。”
为了按照高效节约的原则做好亚运赛事餐饮保障,加班加点是餐饮、物流领域工作的常态。尤其测试赛期间,他又连续通宵两晚,最早一天撤离场馆是半夜12点……
“我守卫的是场馆运行团队100多位伙伴,以及赛时包括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志愿者等在内的各类赛事相关人群。”季敏杰说,“虽然退役了,岗位角色变了,但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亚运场馆,守护人民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是方式不同。”
站好最后一岗的“啄木鸟”
“还有7个月就退休了,但我应该上。”今年2月,上城区纪委监委第一监察组组长、退役军人周金虎接到组织通知,成为体育场纪检监察审计主任。虽然临近退休,但拥有税务、人社、纪检工作的丰富履历,让他认为能做这项工作的人非自己莫属。
信心满满地来到场馆后,周金虎才发现情况远没有预想的简单。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全领域、全过程、全覆盖,不仅要对场馆运行团队中的注册、安检、物资管理、交通、礼宾、观众服务等重要岗位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要对场馆物资采购回收、资金使用结算、资产处置等环节进行监督审计,更要开展廉政教育、受理违法举报,管人、管钱、管事,赛前、赛中、赛后,都要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明察秋毫。为此,周金虎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岗,先检查一圈场馆设施设备。
“无论何时,组织有要求,我都顶上。既然有机会在退休前参与亚运会保障工作,我会坚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周金虎说。
场馆中的“小陀螺”
小小的个子、锃亮的脑袋、挺拔的身姿,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竞赛综合事务领域主任黎骄,每天在场馆内外转个不停。
竞赛综合事务领域主要服务技术官员与运动员两大核心客户群,赛前负责运动员和技术官员功能用房相关设施、技术设备的计划制定和落实;赛时负责所有竞赛需要的行政和后勤保障支持,包括与其他部门联络,如交通、安保、新闻、媒体运行等。“工作强度极大,但黎骄不喊苦、不叫累,没有怨言,像一只不停歇的陀螺,埋头苦干。”姚忠平说。
“这离不开我的从军经历,部队是非常锻炼人的。”回忆往昔,这位有着24年军龄的老兵,从后勤司务长一步步走来,练就了细致入微、周到热情的工作作风。为了做实做深做细做优亚运冲刺阶段各项筹办工作,黎骄带领团队反复推演,拟定技术官员及运动员接驳方案、交通路线、住宿安排等,并开展岗前培训,确保全程安全顺畅。而运动员更衣室、休息室等功能用房相关设施、技术设备等,也都需要达到亚组委规定的统一标准。
正值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暨“韵味杭州”中国足协全国青年足球联赛(U19组)第二阶段的4场球赛在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开赛。赛事圆满结束当晚,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运行团队收到了来自全体裁判组成员的一封手写感谢信:“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才使得比赛顺利进行,为大家带来难忘的体验,你们是比赛的英雄!”付出得到大家的认可,黎骄很感动,他说:“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
特约通讯员 殷忠好 吴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