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的特战精兵 如何用好“18 招”
巍巍泰山,雄鹰展翅。前不久,第80集团军某旅“一等功臣园”里,23名刚刚完成跳伞阶段性考核的新兵整齐列队,该旅一等功臣代表郑重地为大家颁发跳伞资格认证书。
作为唯一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一等功的特种部队,该旅创造了享誉全军的“战斗精神培育18招”,多次在国际侦察兵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国际狙击手竞赛中摘金夺银。
“战斗精神培育18招”
马尔马拉海峡,暗礁密布。
特战队员吴海燕毅然签下“生死状”,挺过了种种“不人道”的训练,与各国特战精英一起站在了岸边,进入风险性最高的横渡训练环节。出发不到2小时,就有2名外军特种兵因体力不支溺水,其中1人失去生命……
“把命豁出去,不是为了钱、为了利,甚至不是为了那块奖牌,而是要让别的国家看到中国军人行!”风越来越大,吴海燕咬紧牙关,仅用7个多小时便成功穿越海峡,打破了土耳其水下特种作战训练营沉寂45年的纪录。
抗美援朝战场上,也曾有过一场相似的战斗。
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科湖里南山战斗中,该旅某班班长唐凤喜带领一个突击班,突破敌人设置的8道铁丝网防线,炸毁多座碉堡,用血肉之躯击退敌人5次猛烈进攻。在弹药用尽后,官兵未曾后退半步,用刺刀与敌人殊死搏斗,直至剩下最后一人。
“未来战场是钢铁与芯片的搏杀,更是血性与勇气的较量。”对于战斗精神培育,他们有着清醒的认识。为此,该旅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集纳兵智,探索形成闻名全军的“战斗精神培育18招”,成为一茬茬官兵锻造胜战刀锋的不竭动力。
阿西木呷入伍第一天,就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特战尖兵。他坚持每天早起半小时练长跑,每次攀登训练都腿绑沙袋、身背两支步枪,每次400米障碍跑,别人跑3趟,他跑6趟……然而,他却在比武中频频败北。
阿西木呷没有放弃,那年备战全军特种兵比武,180个日夜里,他每天负重30公斤进行强化训练,作训服被磨得全是窟窿,身上的伤疤变得血肉模糊,最终,一举夺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立一等功。
形成“无缝链接”
紧急集合哨响起的那一刻,特战小队长焦英杰的耳畔,同时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他带领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冲出营房,奔袭百余米到达旋翼之下。战鹰随即呼啸升空,扑向任务地域。从地面到空中,焦英杰感到,“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一场体系演练拉开战幕,夜幕掩映下,一群手持智能终端的特战队员,悄然抵近“敌”指挥所,将获取的情报源源不断传回作战指挥中心,随后呼叫空中力量实施远程精准打击,体系作战在“无缝链接”中悄然提速。
“在失败中寻找胜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走下演习场,特战小队长孙殿铮仍难忘自己“败走麦城”的经历。
那次侦察兵全要素比武,射击、捕俘、奔袭……在传统侦察技能较量中,孙殿铮一路高歌猛进。然而,在关键的回传情报课目中,面对列装不久的某新型信息化装备,加上身处复杂电磁环境,孙殿铮没有按时完成情报传递任务。
比武结束,该旅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成为新时代的特战尖兵,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要有足智多谋的大脑。”
说干就干。他们通过举办科普讲座、邀请专家授课,不断提高官兵科技素养;复盘特种作战经典战例,并利用联演联训、出国留学、军事交流等机会不断探寻方法路子;定期选派无人机操作、航空判读等专业骨干到军内外科研院所“拜师学艺”,为科技练兵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伞降VR模拟操作系统、兵棋智慧推演系统、网络对抗系统、三维态势显示系统在训练场广泛运用,该旅练兵质效“水涨船高”。
练就特战技能
空中马达声声,无人机快速升空,地面战车驰骋,突击车佯动“扰”敌……在一场对抗演练中,无人机操控舱内,一级上士、飞控手李建林熟练操控某新型无人机前出侦察,实时传回战场态势。
“作为一支新质作战力量,我们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不断优化,作战效能逐步提升!”该旅着眼全方位锤炼官兵遂行作战任务能力,打破营连建制,将主战、保障要素有机融入炮兵分队和侦察分队两个作战单元,互为对手、互设特情进行实战化对抗。
演练现场,一阵急促的哨音响起,侦察分队官兵闻令而动,快速向陌生地域开进。“敌侦察卫星过境,所有人员疏散隐蔽!”行至半路,各种特情倏忽而至,大家迅即依托山坳进行变形伪装。
“放!”这边,执行战场侦察任务的李建林果断抓住战机,协同多个作战支援单元,平稳操控无人机前出,将情报从阵地源源不断地传回指挥中心。随即,得到指令的特战队员搭乘突击车,快速抵达阵地,向“敌”发起隐蔽渗透突击。
忙完一系列操作,李建林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时间的指针拨回到5年前,李建林由伞降专业转岗为无人机专业。面对新型装备和陌生专业,他一头扎进学习室,研究起枯燥的理论和数据,记下10万余字的训练笔记。如今,凭借着肯钻研的劲头,他对无人机的操控逐渐娴熟,各项能力也快速提升。
近年来,该旅先后开赴深山密林、戈壁高原排兵布阵,锤炼复杂条件下的实战能力。如今,全旅90%以上官兵精通10种以上特战技能,在改革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面对新的征程,这些特战尖兵如翱翔在天际的雄鹰,有着共同的心声:只要党和人民一声令下,必将利刃出鞘、所向披靡。
(文/ 付君臣 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