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卫士”——盲于目,但不能盲于心
他是战斗英雄,光荣负伤,双目失明;他是钢铁战士,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他是全军首位拥有高级职称的盲人军医,勤勉敬业,无私奉献……他,就是一级伤残军人、一等战功荣立者、“全国自强模范”、吉林省盲协主席王琦,他以伤残之躯永不停息地追赶太阳和光明,以医者仁心服务身边群众,在黑暗中播撒人间大爱。
从小崇拜英雄的他成了真英雄
1969年,王琦出生在陕西一个工人家庭。此前,家族里没有人有过军旅经历。“我从小就崇拜英雄,曾立志长大要当解放军。”王琦说。他在保留至今的一篇小学作文中写道:“好男儿应当立志报效祖国。我崇敬战斗英雄,就像葵花永远向着太阳。”
1985年,16岁的王琦正在读高中。那年年底,他瞒着父母,偷偷揣着户口簿跑到当地武装部报名参军。待父母发现,他已把新领的军装神气地穿在身上。
1986年6月,王琦所在部队受领了作战任务。17岁的他身材瘦小,长着一张惹人怜爱的娃娃脸,连队干部决定让他留守。“对于当时一心准备保家卫国的我来说,这种爱护可是莫大的轻视。”王琦回忆,当时他就急了,敲开连长的房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你凭啥以貌取人,射击、投弹、越野、战术,我哪点落后了,我坚决不留守……”正是由于王琦一次又一次的软磨硬泡,连队干部最终同意让他随队出征。
1986年7月21日22时左右,王琦与战友们正在紧张地进行阵地修复,再过几个钟头,坚守的这块阵地就要撤防了。可恰在这时,敌方发射的几枚炮弹划破寂静夜空,拖着火舌呼啸扑来。千钧一发之际,王琦箭一般地冲过去,将处在极度危险中的战友扑在身下,而他却被炮弹爆炸时的巨大气浪掀到空中,又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顿时没了知觉。
为救战友,王琦身体多处受伤,左耳震聋,双眼失明。这一年,被评为一级伤残军人的王琦同时荣立一等战功。那一刻,从小崇拜英雄的他,成为真正的战斗英雄。
迷茫与黑暗中锻造出来的强者
虽经多方救治,但王琦的双眼还是永远失去了光明。“最初的黑暗,给我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时,部队首长、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纷纷给予他莫大的关怀和鼓舞。渐渐地,王琦的心绪平静下来。他对自己说:“即使肌体残废了,志气也不能丢,人盲于目不能再盲于心,要让自己永远朝向太阳的光芒。”
作为一级伤残军人,按照国家当时的优抚政策,王琦可以名正言顺地住进荣军院,享受安逸的生活,可他主动放弃了这一机会。他想重新成为一个对国家、部队和人民有用的人。
王琦迈出征服命运的第一步。他决定,从学习盲文开始。“尽管心里极不情愿接受这个‘盲’字,但我深知,盲文将是我与外界沟通联络的一座桥梁,是我今后漫长人生路上的一根拐杖,必须攻克它。”王琦说。
初学盲文的日子,他怎么也不习惯。从汉字到盲文,从一个耳聪目明者到一个连光感都完全丧失的人,需要战胜的不仅是那些扎在纸板上密密麻麻的盲点,更需要心理上的接纳与适应。那段日子,王琦的床上、桌上、地上到处都堆着令他生厌的盲文纸,锋利的盲锥一次次扎在手指上,鲜血直流,但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许多盲人要用三五年才能掌握的盲文,王琦仅用3个多月就“抢滩成功”。
1988年至1994年,王琦通过个人努力和部队支持,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等院校,学习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
“上解剖课时,常人可以用眼睛去看,我则必须用手摸,用触觉去分辨人体的各块肌肉,去感受神经脉络。”王琦说,常人做课堂笔记只需笔和本,而他则需要用录音机记录,课后再一遍一遍地听,并用盲文把重点内容整理出来。王琦硬是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儿,伴随着“咔咔”的盲文笔针的声响,系统学习了人体解剖、针灸、按摩等20多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有人需要我”
学成归来,王琦被分配到长春某部干休所,当上了一名专职按摩师。
“练针灸时,王琦经常先扎自己练习,有时会疼出一身冷汗。他对工作认真,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从不请假;他对专业严苛,始终讲究精益求精。”妻子严春雪一直被王琦感动着。
成为一名盲人军医的30多年里,王琦始终坚守军人使命、医者仁心,独创了盲师“双理疗法”,有1.5万余名患者在他的治疗下痊愈,他为800余名士兵治愈了训练伤。他还研发了两项国家专利成果,其中,野战便携式软组织损伤治疗仪填补了军内空白。在部队期间,王琦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王琦光荣退休,来到长春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西安桥外休养所。休养所里的很多军休干部都曾找他看过病。“当经过我的治疗,患者解除病痛、回归正常生活,我的身体虽然劳累,但内心深处却非常满足。”王琦说。
近年来,王琦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近视问题。在给家庭困难的小患者刘涛(化名)治疗假性近视时,他多次自掏腰包资助其学业。王琦还为群众义诊1.4万余人次,为近200名儿童治愈了假性近视,许多家长亲切地称他为孩子的“光明卫士”。
担任吉林省盲协主席后,王琦开始不断为残疾人群体鼓与呼,倡议地方医院免费为盲人体检,开展盲人听电影、听书等活动,帮助2000余名盲人圆了夙愿,成立了全国首家盲人公益性组织。该组织累计为福利院老人、劳动模范等义诊、按摩1500余人次。
王琦的人生就如同他的长篇纪实文学《太阳永驻》的题目一样。“虽然眼前尽是黑暗,但只要永不停息地追赶希望和太阳,人生就能光明永驻。”
(文/ 徐 微 特约通讯员 赵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