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行走: 让政策落到官兵的期盼上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党中央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退役军人事务部移交安置司联合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事业单位、军地相关单位和部门,组成“三跟进两服务”调研组,赴部队边(海)防一线,开展“走边防、进军营”军地联学联建联促系列调研活动。近日,记者跟随联合调研组首站走入广西,探访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的落地落实。
4月下旬,广西的天气潮湿闷热,沿着G219国道向凭祥方向行进,一路上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景色。
走了近3小时的山路,车辆拐过一个急弯后,一个家家户户插着五星红旗,墙上画着拥军壁画、写着拥军标语的村庄出现在眼前。不远处,就是中越边境线上的法卡山哨所。
从1152到1713的坚守
广西有陆地边界线696公里、大陆海岸线约1629公里,绵长的边界线上矗立着1152号界碑到1713号界碑,紧紧地包裹着祖国的西南角。本次调研的第一站、法卡山哨所守卫着其中的7块界碑。
驱车经过训练场,再徒步近乎垂直的山路,调研组一行走进法卡山哨所营地旧址。旧营地只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四层楼房、一个篮球场大的院子和一间用作食堂的平房,如今都被改造成法卡山战斗纪念馆。
由于旧营地临山而建,湿气大,一进楼里,地上、墙上全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一路打滑。“当时我们的衣物、床铺长年处于半湿状态。”在这里驻守时间最久的营长介绍。很难想象,我们的战士之前曾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
好在如今部队在山下新建了营地,营地外50米处还有专为探亲军嫂修建的临时家属楼。边境巡逻也配备了巡逻车,战士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带着对战士们戍守边防的敬畏,调研组一行继续奔赴30公里外的金鸡山边防哨所,一进营地,大家就被营地主楼一楼右侧拐角处一间简朴的看门房吸引,走近一看,门上挂着“连长”的牌子。原来,连长把处于风口、最吵闹和潮湿的看门房留给了自己,把楼上阳光好、安静的房间留给了战士们。
“流血流泪,不做逃兵”“下次射击训练赛得第一”……在驻涠洲岛某部队狭窄昏暗的训练山洞里,通道左右两边出现两排铺盖,每一位战士的铺盖上方都贴着张小卡片,写着床位主人的名字和格言。在昏暗的环境里,这些文字显得可爱又闪闪发光。当大家以为这只是训练场景展示时,部队的同志介绍,这是他们定期开展的常规训练,大家现在真的住在这里。
离开涠洲岛时,一位在岛上坚守了20余年、即将退役的老兵为调研组送行,敬着军礼的他露出帽檐下的白发,身姿挺拔依旧。
打破“天花板”
调研交流中,2021年从部队退役、如今是广西展览馆工作人员的王一休让人印象深刻,“事业编还是正式岗,岗位落实让我更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得益于广西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敢于打破“天花板”,解决退役军人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
长期以来,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只能落实工勤技能岗位,限制了退役士兵的成长进步。为破解这一难题,广西出台文件,明确“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的,首次聘用且符合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的可直接聘用;首次聘用为工勤岗位的,聘用完成后可按规定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之间转聘”“安置到事业单位的转业军官、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首次聘用不受接收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此举打破了退役士兵晋升空间的“天花板”。
以王一休为例,工勤技能岗一般只能从事辅助工作,而如今的正式岗位让他可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干事创业,利用在部队习得的优良品质和优秀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贡献智慧才干、实现人生价值。2021年以来,广西已有251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被安置到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
这只是广西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取得成绩的缩影。广西军地各有关部门始终配合密切,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联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组织、编制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按照不少于1:1的比例提供相应性质的岗位。2021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退役军人工作政策的有关措施,明确“对首次安置的担任领导职务的中校以上军衔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转业军官,安排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可按管理权限申请增加相应的职级职数,经批准增加的职级职数单列、专用”,有效解决了中校以上转业军官的职级安排问题。
以变促进
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建五年来,不断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转业军官“直通车”安置,健全“阳光安置”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安置质量,共新接收安置退役军人227万余名,转业军官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比例超过88%。
新的军官和士兵退役制度施行后,退役军人安置也出现新的情况和趋势:如退役军官总量大幅减少,达龄退役人数增多,军官多岗位历练、跨单位任职成为常态,退役军官综合能力素质显著增强等。
调研组坚持政治引领与业务建设、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升部门能力与促进整体发展相结合,把“调”与“研”统一起来,集智攻关,开展前瞻性谋划。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后,官兵期盼加快研究细化制定衔接配套落地政策,重点安置好服役时间长、能力素质强、牺牲奉献多、备战打仗贡献率大的退役军人。“面对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需要充分考虑既往政策和现行政策的关联性、连续性,根据军地实际,完善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主干法规,加强工作安排、待遇保障、教育培训全链条服务。”移交安置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军地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与接收单位之间综合协调与统筹解决问题机制,加强各领域信息对接,系统分类梳理安置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攻关力度,研究谋划解决措施和路径方向。”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赵晨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