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在这条路上 孤独又坚定

  “要是没有您的多方查寻,这么多年我们都不知道我姑姑埋葬在哪儿了……”6月下旬,河北省唐县宋高河村村民、志愿军烈士宋玉宵的堂侄宋少永,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表达谢意。

  电话那端的人,是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勇。自2006年以来,张勇已为240位烈士找到了亲人,其中包括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烈士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的铁道兵等。

踏上寻亲之旅

  2006年,普兰店市(2015年调整为普兰店区)政府重修唐房革命烈士陵园,张勇以义务工作者的身份参与烈士陵园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同年10月,唐房革命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张勇成了陵园管理员。

  唐房革命烈士陵园有烈士304位,其中无名烈士108位。一边是孤独长眠的烈士,另一边是苦苦思念的亲人。“当年,我父亲和这些烈士同期入伍参加解放战争。我也参过军,我的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中国人讲究魂归故里,不能让这些英烈和亲人‘断了线’。”就这样,张勇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漫长旅程。

  上网搜集查找辽南解放战争史料,走访原辽南军区后方医院唐房一所的老战士、医护人员;跑丹东、过岫岩,没有路费跨省寻亲,他就拨114一个号码一个号码地查……这一路上的故事,不乏心酸,又满是激动。

  江苏盐城籍烈士彭寿祝,牺牲后长眠在唐房革命烈士陵园。张勇得知烈士的侄子也在寻找亲人后,马上和盐城市建湖县民政局取得联系,并自费去当地了解情况。历时一年,彭寿祝终于拥有了烈士证明书,也找到了亲人。

  杨德春烈士墓碑上的籍贯刻着辽东省新金县,张勇先后跑了多地民政局、档案馆和文史馆,最终在辽宁省档案馆1950年人民政府上报的烈士名单中找到了他的名字。

  这条路,张勇走得孤独。家人一度不理解,旁人也有冷嘲热讽。在烈士墓区里独自打扫卫生、拔草时,他也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再不找,烈士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回家’了”,他的脚步就越发坚定了。

跨越万水千山

  “看在她是你家乡烈士的份上,帮帮我。”为了帮助冷健烈士寻找亲人,张勇来到烈士的原籍辽阳市辽阳县,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帮忙。张勇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冷健烈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军,职务是连队指导员。带着仅有的信息,工作人员向电视台、武装部、民政局求助,找了两年也没找到。张勇知道后,深深遗憾:“找不到是尽力了,不去找是对不起前辈们啊!革命先烈为我们打江山,我们有义务为烈士找家人。”

  这17年,无能为力的事不少,但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他跨越万水千山的寻亲路。

  查找外地烈士亲人受阻,就从本地烈士亲属开始找。孙长田烈士墓碑上的籍贯是辽东省新金县(即辽宁省普兰店区),张勇跑到民政局查阅《普兰店烈士名册》,只找到“孙长田”三个字,除此之外再无信息。于是,他便给20个乡镇逐一打电话,请求协助查找。时间一天天过去,却没有一点回音。他又联系大连市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向馆内工作人员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勇在1950年辽东省人民政府上报的《新金县烈士名册》上找到了孙长田烈士的名字,备注籍贯:新金县皮口镇。

  有了这一信息,张勇连忙驱车赶往皮口镇。经过多方打听,最终在崔家窑村石屯找到了烈士的弟弟孙长德和侄子孙仁久。两人看到张勇找上门来都愣住了。前些年叔侄俩到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查找过,毫无音讯,后来又听老兵说可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普兰店找不到,锦州找不到,朝鲜又去不了。烈士父母从此心里落下了病根儿,久郁成疾,相继离世。现在终于知道牵挂多年的亲人埋骨何处,孙长德和孙仁久叔侄二人紧紧攥住张勇的手不肯松开。

  孙长田烈士的家与唐房革命烈士陵园其实相距不足50里,而这50里的回家路,却足足用了70年。

不放过一丝线索

  对张勇来说,他要做的,不过是跨越生命、跨越时间、跨越距离,为烈士多做一些努力。

  2022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了《请帮这4位志愿军烈士,寻找家乡和亲人》一文。当晚9点多,张勇接到志愿军烈士后代联谊会的电话,对方请他帮助核实第八批归国的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杨忠贵的情况。

  据相关线索,杨忠贵烈士可能是丹东凤城市赛马镇幸福村人。张勇一刻也不敢耽搁,设法查到了赛马镇派出所的电话,陆续联系到值班民警、幸福村会计,最终了解到村民杨树斌有一位伯父是烈士,但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找到他的墓地信息。在多方协助下,张勇与杨树斌取得了联系,得知杨树斌的伯父就叫杨忠贵,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到战争结束,除了烈士证书,家里再没有收到他的音信。为了核准信息,张勇又联系到凤城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认真查阅历史档案,最终认定杨树斌为杨忠贵烈士的亲人。

  而这个过程,前后仅用了11个小时。

  每一年,张勇都会写下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记,记录下寻找过的每位烈士,也记录下唐房革命烈士陵园的点点滴滴。17年来,为了寻亲,张勇已经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地方,经历了多少波折,只知道只要有一丝线索他都不会放过,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与他成为微信“寻亲朋友圈”好友,他为烈士寻亲的渠道越来越畅通。金锋、胡美中、王永亮……被张勇找到亲人的烈士日渐增多。每一次看到烈士和亲人终于在自己的协助下实现“团聚”,他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如今,张勇的身体力行,不仅收获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再过两年我就该退休了,我打算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延续为烈士寻亲之旅,不给自己留下半点遗憾。”张勇还希望,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让更多革命英烈早日“归家”。

  (特约通讯员 赵 雷 通讯员 冯名虎 孙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