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在 光就在

  “只要张强到现场,不怕供电有故障。”在泰兴城区,大家对这句话都很熟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55岁的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兴市供电分公司职工张强,32年来一直从事供电抢修工作,哪里有电力故障,哪里就有他。张强说,要做一名永远走在时间前面的电网“特种兵”。

练就“金刚钻”

  1987年高中毕业后,张强进入上海武警总队服役。当兵3年,他给自己立下了“有第一要争,有红旗要扛”的目标。早晚10公里的负重强训,张强咬牙坚持了下来。各项考核全部优秀的他,还成为散打团体项目的主力队员,在全国武警散打比赛中获奖。

  1991年,退役后的张强进入泰兴市供电分公司,开始从事电力抢修、带电作业等工作。白天,他跟在师傅后面仔细看、认真学,晚上回到家,再将白天的情景在头脑中“过电影”,反复揣摩,捧起《电工基础》等专业书籍,一啃就是大半夜。工作之余,他一有空就在安装板上苦练基本功,装了拆、拆了装。起初,他安装一组电能表需要两个多小时,后来只需要32分钟。在木板上接线,别人要用榔头砸芝麻钉,张强可以用手指直接把铁钉摁进木板里,这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低温作业时,截面积4至6平方毫米的导线特别硬,别人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捋直,而他只需一手抓住线头,另一只手用力一抽,就能瞬间抻直导线。爬电杆作业,别人一天只能爬两三根,而他能爬二三十根……

  张强并没有满足于自身本领的提高,而是努力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他别出心裁地建了一个“废品仓库”,收集各类废旧开关,供大家学习探讨。徒弟张毅表示,“大量的废旧开关就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具,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2003年,张强参加省公司组织的装表接电技能竞赛,获评“优秀选手”。同年,他考入南京工程学院,对装表接电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2005年,张强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高级技师考核,成为泰兴市供电公司第一个获得高级技师职称的工人。通过不间断的努力,他这个门外汉练就了一身“金刚钻”。

点亮“新”火花

  夜间野外抢修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是电力行业公认的难题。一次,张强在现场抢修时,突然遭遇停电,无法看清零部件和周围环境,给抢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能不能对绝缘棒做点改变呢?”张强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既经济实用又操作简便的方法——给令克棒装上LED光源。就这样,LED光源系列抢修工具诞生了。有了这个“神器”,电力抢修人员在夜间作业时,可以清晰地看到零部件和周边环境,大大提高了抢修效率。

  在一次现场查看电缆走向时,因为不知道环网柜中一个间隔是否带电,需要验电器,该间隔又无法打开,整个抢修团队耗时许久也难以解决。经过苦思冥想,张强和同事们一起发明了环网柜和分支箱专用验电器,极大方便了现场工作人员对环网柜和分支箱进行验电,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多年来,张强带领班组成员探索完成了9个省公司科技创新项目,合成纤维牵引绳架、LED光源系列抢修工具、环网柜、分支箱专用验电器等一个个创新成果相继出炉。

  为减少停电给用户带来的影响,张强还带领团队探索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自动识别和故障隔离,并在公司中第一个开始实施带电作业,2018年来,累计减少配变停电934台次,减少停电时间2106小时。

绘就“作战图”

  多年来,张强带领抢修班走遍了泰兴城区,对泰兴市的420个台区、210千米配电线路和718台低压配电柜了如指掌,数不清磨破了多少双胶鞋,他用双脚一步步绘就了全市公用配变线路巡视作业的“作战图”。

  张强所在的抢修班担负着泰兴城区400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万户居民、1.6万家小动力用户的供电线路维护和全市重大活动的保供电任务。

  一次,泰兴振兴电子集团来电求援,称厂区内配电房电缆因遭雷击而烧毁。该企业当日有一批货物需空运出口,若不能及时发货,将面临几十万元的违约损失。张强立即调集人员、备好材料赶到现场,清除故障电缆、铺设新电缆、试验、接火。第二天早上7点多,故障终于排除。企业负责人紧紧握着张强的手说:“真的感谢你们!你们帮我们挽回的不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中国人的信誉!”

  水厂是保障泰兴经济开发区正常运行的“生命工程”,一分一秒都不能停。随着工业项目的逐步增多,水厂需要扩建。“在保持原有供电线路的同时,增加一条双源供电线路。”张强介绍,“现在的架线为最优路径,缩短线路1.6公里,节约资金80万元。”为此,技术团队先后5次踏勘,与规划、城建等部门对接,最终选择了3条供电线路走向。期间,张强作为技术骨干,全程参与决策、论证。

  近几年,张强还根据城网改造情况及时对“作战图”进行修改完善,将现场的线路、设备通过GPS精确定位,标注到地理信息图库中。有了这张图,抢修班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缩短到15分钟,远低于国网公司规定的45分钟标准。据统计,抢修班组建以来,已抢修大小事故3万多次,故障判断准确率95%以上,故障排除率达100%,5万余家用电客户的满意率达100%。

  “好的标杆是一粒火种,能点燃一束奋进的火炬。”这是张强常说的一句话。而他,也像一粒火种,在电力工作的一线,在每一个黑夜里,有他在,光就在。

  (文/ 张兆洋 宋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