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通从军营到校园的 铸魂育人之路
2021年9月以来,贵州省贵阳市承办全国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公开选拔两批次、29名退役军人带编上岗成为“兵教师”。两年过去了,这项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这些“兵教师”对他们的全新身份适应得如何?近日,记者联系采访了三位“兵教师”,聆听他们铸魂育人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真诚炽热的国防情怀。
打通入岗路径
2019年退役后,董家兵曾几次报考公安系统公务员考试,但都由于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未能成功“上岸”,暂时选择在一家私立中学带教体育。
2022年6月,“2019年贵阳市退役士兵服务群”里,一则工作人员转发的“兵教师”招聘信息引起了董家兵的关注。
招聘信息中,“体育专业”“大学本科”“持有体育学科教师资格证”等几条要求董家兵全部符合,更重要的是,这次招聘“保障带编”,并且“只面向退役军人”,这让几次考公未果的董家兵重燃信心。
同一时间,2015年退役的熊俊男也在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众号看到了这则信息。“之前参加军队文职考试,适合我的岗位只招收3人,却有800多人报名,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在一家体育公司担任私人教练的熊俊男了解到考试“60进5”的通过率后,毫不犹豫地报名。
经过“兵教师”培养对象专场考试,两位“兵教师”从第一批60余名报考人中脱颖而出。“笔试、面试、体检,每一步都有工作人员指引,每个细节都有工作人员提醒,能感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暖心服务。”熊俊男说。
10月中旬,两位退役军人以新身份进入新岗位。
利好退役军人,打通带编进校路径。熊俊男和董家兵的成功得益于贵阳市把“兵教师”工作放到新高度。作为市委改革工作要点,贵阳市委、市政府审定《贵阳市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定向培养中小学“兵教师”试点工作方案》,批准采取指标到区(市、县)、定向培养、保障编制、合格聘用的选拔培养方式,打通“兵教师”带编进校路径;建立由教育、人社、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部省指导、市县推进的四级联动机制,定期解决“兵教师”岗位筹集等难题。同时组织单独招考和单列招聘计划,通过笔试、抗压能力测试、面试和体检、政审等程序,成功探索退役军人教师“上岗直通车”模式。
成为一扇窗口
走进贵阳市第十六中学,天正飘着小雨。在室内的体育理论课上,七年级(6)班的同学们踊跃讨论,课堂氛围热烈。
“学校和军营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对纪律和精神面貌的要求,不同的是学生们需要耐心引导,搭建信任。”谈起自己的身份转变,董家兵这样总结。
为了和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起信任,董家兵选择用真诚做敲门砖。将军营训练知识融入课堂;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入伍经历;谈谈自己青春期时的烦恼和解决经验……董家兵与同学们的距离在一堂堂体育课中拉近。
一次,在董家兵分享了自己的减肥秘籍后,一位有身材烦恼的同学在课后主动找到董家兵寻求帮助,青春期的敏感与不安,被这位来自军营的“兵教师”抚平。董家兵为其量身设计了瘦身计划,这位同学也在一次次训练和奔跑中,明确了考入军校的目标。
对熊俊男来说,自己是孩子们了解军营的一扇窗。
“入伍前,我想报考军校,可是由于不了解政策,错过了提前批报名。大学毕业有机会参军入伍时我果断报名。”熊俊男说,“迷茫时的一句建议,彷徨时的一点指引,对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而我想做为孩子们解惑的人。”
今年清明节,熊俊男带领学生前往百宜红军烈士陵园祭拜,向英烈们送上鲜花,为他们讲述英烈故事,让红色精神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课堂上,熊俊男将部队训练的课目与课堂教学结合,让同学们在一次次极限中挑战自我、实现突破。“坐得正、站得直、吃得苦,是部队生活教给我受益一生的功课,我想把这份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们。”
更宽广的选择
与熊俊男和董家兵不同,参加第二批“兵教师”选拔的退役军人王冰洁有更多选择。
2022年10月27日,贵阳市对外发布了《2022年贵阳贵安面向退役军人选拔培养第二批中小学“兵教师”公告》,拿出了25个中小学教师岗位,面向退役军人进行公开选拔。与第一批5名“兵教师”选拔公告不同,此次选拔培养岗位增多、科目也不再限于体育教师,给有志于教育的优秀退役军人们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王冰洁入伍前就立志当英语老师,经过两年半的军营磨炼,她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从教之路。“在部队里,我们要当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军人’,走进校园,我也想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重回讲台,同样的教师身份,她却有了全新的体会。
7月,王冰洁将进入新岗位工作,正式入职前,她需要与第一批、第二批的另外28名“兵教师”一同进行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提升师德师风、国防教育、教学能力、校园安保、应急救援等能力。
退役军人转身成为“兵教师”并不是简单的推荐就业,而是通过教育培训将退役军人培养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下一步工作中,贵阳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会同警备区、教育行政系统,立足师范类高校落实好“一生四导”计划,为每位“兵教师”培养对象配备学业指导老师、中小学带教指导老师、部队国防教育指导老师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老师,制定专属学习计划,确保培养出“1+国防教育”的一专多能退役军人教师。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赵晨冉 特约通讯员 喻柳叶 胡家陵)